首页 > 博览 > 百科 > 正文

开放的边界:对话德国艺术之域艺术展将开幕

开放的边界:对话德国艺术之域艺术展将开幕

2015年03月19日 18:41   新浪收藏  微博 我有话说收藏本文     

德国艺术之域及开放的边界双国际展海报

德国艺术之域及开放的边界双国际展海报

新浪收藏讯 2015年3月20日,歌德学院(中国)和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将在南京举办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的展览“德国:艺术之域”。展览聚焦移居德国的外来艺术家对德国艺术之影响,并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去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跨文化问题。展览同时启发我们从中国的视角去提问:跨文化交流之于中国的当代艺术意味着什么?“海归”艺术家如何影响着中国的当代艺术生态?中国当代艺术该如何对话国际文化?展览“开放的边界”将呈现十八位曾经在国外留学或生活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以期探讨以上问题,并与“德国:艺术之域”展开一场对话。

尽管中国与德国同样面临着全球化和跨文化的问题,两国的处境不尽相同。从文化艺术上讲,在近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德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德国一直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仁人志士前去学习。正如“德国:艺术之域”所展示,这种文化的流入也促进了德国文化的创新与活力。

反观中国,中国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就不断被迫“西学东渐”。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文化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使中国不断的向外窥视并自我审视。民国以降,以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家,主动到欧洲游学或者求学,归国后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当代艺术成为打破“苏联模式”的利器,中国当代艺术家不断地游走于“中西之间”。与此同时,大批中国艺术家移居海外,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的独特现象,以陈箴、蔡国强、黄永砯、谷文达、周春芽、谭平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一定程度上成为国际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名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批“海外军团”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并影响至今。

这批于八九十年代游走海外的中国艺术家,起初多运用中国的元素结合西方的观念来表达艺术作品,诸如蔡国强的“火药”、谷文达的“剪纸”、陈箴的“圆桌”、徐冰的“书法”等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作品渐渐抛弃了民族语言的符号化表达与挪用,更加注重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作品,包括中国的儒家思想与禅宗精神等。这一代人的艺术创作既接受西方的影响,同时也更多地关注对文化冲突的思考。

新世纪伊始,中国掀起“留学热”,80后、90后的年轻艺术家们纷纷留学国外。与之前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相比,这批艺术家所面临的语境和成长环境完全不同。随着文化传播和网络交流日益发达,他们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迎接国际化,作品创作更加直接、更加时尚、也更加多元。地域或者民族的差异在这一代艺术家的作品中被逐渐淡化。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开放的边界”呈现的十八位艺术家分别来自三个年代,他们分别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本世纪初留学国外。籍此,展览试图不仅从中国的视角,而且以一种历史延续的方式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艺术及其对话作出探讨。

展览信息

开放的边界:对话“德国:艺术之域”

开幕时间:2015年3月20日,周五,15:00

开幕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多功能报告厅

展览时间:2015年3月20日至2015年4月19日,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免费开放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1号展厅、3号展厅

主办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歌德学院(中国)

艺术总监:李小山  

策展人:陈瑞  

参展艺术家:

谷文达、季鹏、李吉英、刘旭光、郭梦垚、郭熙、马翀、秦玉芬、谭平、薛问问、王美佳、王濛莎、王志刚、杨重光、杨劲松、张璐、周春芽、朱金石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