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本网原创 > 正文

解析明式椅类家具年代之密码

图1 明万历苏州王锡爵墓出土的四出头官帽椅三视图

图1 明万历苏州王锡爵墓出土的四出头官帽椅三视图

图2 明万历上海潘允征墓出土的南官帽椅

图2 明万历上海潘允征墓出土的南官帽椅

图3 明万历出版《三才图会》中的椅子

图3 明万历出版《三才图会》中的椅子

文、图/张辉   编辑/刘玲芳

人物名片>>>

张辉,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后任职河北省博物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后,在北京多家出版社任策划组稿编辑,并创建北京紫都苑图书发行公司。著有《曾国藩之谜》,主编《中国通史》、《古董收藏价格书系》等书。2000年开始,从事明清家具、文玩古董收藏和研究,曾在国家级文博刊物发表多篇研究文章。现为雅昌艺术网等三家专业媒体专栏作家。

核心提示>>>

明式家具之椅类,尚无实例提供直接的年代凭证,但历史也非彻底绝情,明代考古成果和各类刻本版画插图从侧面提供了线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素、无联帮棍的黄花梨椅子多属明代晚期。

各类明式黄花梨椅子,何者为明制,哪个又是大清生产?古家具界尚未有公认的标准,留下众说纷纭的探讨空间。

明式家具之椅类,尚无实例提供直接的年代凭证,但历史也非彻底绝情,明代考古成果和刻本版画插图从侧面提供了线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素、无联帮棍的黄花梨椅子多属明代晚期。即包括四出头官帽椅、圈椅、南官帽椅、玫瑰椅在内的光素明式座椅,若扶手下不安装联帮棍(扶手椅在扶手中部之下的一根立柱叫“联帮棍”,或据其形似称之曰“镰刀把”),呈现早期范式,则为明代制作。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一、明万历苏州王锡爵墓出土的四出头官帽椅(图1)、明万历上海潘允征墓出土的南官帽椅(图2),以及同时期出土的各种椅子均未见联帮棍;

二、明万历年出版的《三才图会》(图3)、《鲁班经匠家镜》、《养正图解》和万历朝各类小说刻本版画中出现的椅子基本未见联帮棍,而某些明崇祯、清初刻本版画中的座椅则出现了联帮棍;

三、远溯辽金出土的座椅,如辽代天开塔中出土的四出头椅、元代王青墓出土的陶瓷圈椅明器等均未见联帮棍。传世绘画中,五代王齐翰《勘书图》中的四出头椅、南宋《白描罗汉图》中的竹制四出头椅(图4)、南宋《会昌九老图》中的圈椅、南宋张训礼《围炉博古图》中的玫瑰椅、(传)宋《十八学士图》中的玫瑰椅、南宋《西园雅集》中的玫瑰椅,南宋《白描罗汉册》中的竹制四出头椅均未见联帮棍,可见无联帮棍之式源于宋代。

图4 南宋 《白描罗汉册》中的竹制四出头椅(摹本)

图4 南宋 《白描罗汉册》中的竹制四出头椅(摹本)

明清家具鉴定专家王正书在分析了大量的明代刻本版画插图后,最早归纳并得出结论:明代的四出头官帽椅一般不设联帮棍(王正书,《明清家具鉴定》第96页,上海书店出版社)。他对四出头官帽椅联帮棍的关注和总结,有着普遍性意义。从这一点出发,对我们理解四出头官帽椅、圈椅、南官帽椅等椅类都有所启示,下面将以实例述之。

图5 明晚期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无联帮棍式)(图片提供:北京保利)

图5 明晚期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无联帮棍式)(图片提供:北京保利)

明晚期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无联帮棍式)(图5)

此四出头官帽椅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鹅脖后移,扶手下无联帮棍;

二、座下券口壸门式横牙板呈素牙板状。壸门式券口由来已久,远至唐宋,在漆木家具中的桌案几、椅凳墩中被广泛使用。在明式家具中犹有继承,早期明式家具最为突出;

三、背板独板光素;

四、搭脑、扶手端头圆浑如卵;

五、背板、搭脑、扶手、鹅脖均呈“S”三弯形,方向不一,曲线恰成纵横、正反对比,协调得当。所有的线条赋予了高大方正的座椅以浑圆气象,显得韵律有致。

图6 明晚期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花牙背板式)

图6 明晚期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花牙背板式)

明晚期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花牙背板式)(图6)

此花牙背板式四出头官帽椅长58.4cm,宽50.2cm,高118.1cm,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鹅脖后移,无联帮棍;

二、独板靠背上下端左右四角均饰以花牙,座下券口上的横牙板壸门曲线弯度饱满,竖牙板出尖状装饰;

三、座下两侧、后侧为刀牙板;

四、花牙、牙板边沿起浑厚阳线;

五、几乎所有明式椅子管脚枨都有“赶枨”定式,“赶枨”这种作法是为了避免榫眼集中一处、横竖枨打架,同时又自然形成高低不同的节奏。管脚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低、高、更高”,椅脚前面枨最低,双侧枨渐高,背后脚间枨最高;二是“低、高、低”,椅脚前面枨最低,双侧枨渐高,背后脚间枨又低,与前面拉枨等高。两种形式在早期明式椅类家具中都有存在,本椅管脚枨为“低、高、低”。

图7 明晚期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背板挖圆开光式)

图7 明晚期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背板挖圆开光式)

明晚期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背板挖圆开光式)(图7)

此背板挖圆开光式四出头官帽椅长59cm,宽44.5cm,高98cm,在诸多要素特点上,大致与上例(图6)相同,如:

一、鹅勃后移,无联帮棍,年份当早。其背板上的圆形开光为重要特点,它又一次证实,明晚期光素家具的装饰方式——锼挖。这一特点与无联帮棍的形态,同为年代判定依据;  

二、独板靠背上下端左右四角均饰以花牙;

三、座面为硬板,座下两侧、后侧皆为刀子牙板;

四、花牙、牙板边沿起浑厚阳线。

明晚期 黄花梨圈椅(三攒装板式)(图8)

此三攒装板式圈椅长61.6cm,宽43.9cm,高91.8cm,明晚期制作特点明确:

一、无联帮棍;

二、管脚枨为“低、高、低”式;

三、靠背板三攒装板,上段锼挖海棠形开光,下段挖亮脚,但无任何雕饰,呈光素期三攒靠背板范式。三攒式在明晚期已经存在,只是时无雕刻之艺,仅以锼挖开光、镶嵌大理石板、瘿木作为装饰,明万历朝刻本版画插图可证。

除了时代特点鲜明之外,此椅造型优美异常。三弯鹅脖后移,显出三弯的出头修长而前倾,整个器物为之富有动感。鹅脖移后的空间,填补以上下角牙,同时加强力学支撑。尽管各个构件细巧,但靠背板的宽大,正视之,椅壮硕而安稳。审美匠心与制作能力完美结合,堪称翘楚,各构件进退自如,增损得当,可见操作层面背后的思维逻辑,以及巧匠对体系空间处理法则的杰出应用。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天水三岔 吴砦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