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新书推荐 > 正文

著名文学家雷达先生给《龙城大观》一书作序

叙记龙城沧桑 开拓精神生态

王耀与雷达合影

王耀与雷达合影

《龙城大观》序一

叙记龙城沧桑 开拓精神生态

雷达

王耀先生的力作“龙城大观”即将付梓,书稿送来阅后,抚卷感慨,思绪万千!我与王耀先生的相识,是在21世纪初年,近年来的书信往来与交流,了解到王耀先生是天水本土颇有建树的地域文史专家,在近半个世纪内,他把全部精力用在编写地域文史资料上去了,已先后出版了《陇上巾帼春秋》、《旷世才女苏蕙》、《华夏赵氏》、《南郭寺艺文录》等十部地域文史图书。在十四年前冬十月的一天,我接到了王耀先生的来信,言说他正在编《陇上巾帼春秋》一书,他说“你的母亲,是一位刺绣高手,某某家中就曾有她老人家的刺绣作品悬挂,希望你的文章能以尊母大人的刺绣为主题来写。”看了信使我吃了一惊,王耀先生何以对母亲了解如此清楚。他说的完全对。我母亲不单是刺绣手艺高,而且还是甘肃省第一个女法官呢。王耀的来信,使我动了心,我早想为母亲写一篇文章,不如借他一“催”了却夙愿。王耀先生索稿甚急,限时很短,我只能放下手中的大计划,来写“我的母亲:甘肃省第一个女法官”一文。此文刊登在2001年12月24日《甘肃日报》上,完成了王耀先生索稿出书的事,总算了却了我的心愿。2005年11月的《天水日报》上,刊登了一篇王耀先生撰写的‘“垂柳骥骏”归家记’的散文,文章之左侧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张我母亲刺绣作品的图案,这张图片和文章又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深沉回忆。记得在两年前,我到天水参加“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中国作家羲皇故里采风活动”,在会上我又见到了王耀先生,他告诉我:“我又发现了你母亲的一件刺绣作品了。”听到说的消息,我非常高兴,如饥似渴的心想立即见到母亲的刺绣作品真迹。当大会后王耀先生领着持画主来到我面前,展视母亲的刺绣作品时,我不能自已的流下了热泪。通过协商将这幅画作价购到我手,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带回家中,珍藏起来。通过这两件事情,我对王耀先生进一步加深了认识,同时,觉得他在我的心窝里,丢进了两块沉重的石头,使我对王耀先生的名字加深了好感的印象。

去年秋天,王耀先生打来电话,说:他已逾古稀近八十高龄,他说,他在有生之年要编写三部书,已编辑出版了《秦州春秋》、《天水人文》两本,现在正在编写第三部书,书名叫《龙城大观》。《龙城大观》是乡土文学气味比较浓,文化涵量比较大,文字数量也比较长的一本书,约有180万文字。待我完成这部书以后,要请雷达先生给我写篇序言,且因是我收官之作,你一定写篇好序言。接到电话以后,我便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他的请求,开始考虑些序言的角度。近日得到了《龙城大观》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消息,我非常高兴,先按王耀先生的要求开始动笔写了,但愿能够符合王耀先生的要求,交出一篇满意的序言稿。

今年元月,我写了一篇“从‘乡土中国’到 ‘ 城乡中国’”的文章,文中已经提到了,乡土文学的归属去向问题,我以为乡土叙事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履历。在表现城市产生的复杂社会问题和各种价值断裂时,乡土文学正在积极书写、建构和谐社会中新的道德、信仰和美学秩序。中国社会也将更深层地践行现代化之路。”《龙城大观》书中已揭示了民俗民间乡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若干乡土叙事的问题,但重要的是传承和保护问题,正确的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人实现中国梦中的所遇到的首要问题。还有乡土文学中的语言价值去向问题,涉及到文体语言的承载方向,语言承载的履历,这些向对于作家们的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方式问题。我觉得《龙城大观》中已经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我十分赞赏《龙城大观》艺术的履历已经找到了一方方略问题。而且有所发展和提高,也有所突破。这是王耀先生为之作出一个新的贡献,我们绝不能小看这本书所传递的新的价值观念,它优点所在使我大吃一惊。绝不把它当做青纯地域性乡土文学来读,要以新的视角,高度的责任感去读识,我赞成王耀先生这部力作中的新观点的。

古往今来,大凡在学术上有建树的人,且都受到了华夏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与其营养的滋润,思想境界的升华,无不印记着先哲的教诲与启迪。王耀先生就是这种苦乐相伴,风雨兼程,不屈不挠之士,他以犀利的视野观察现实生活,辛勤劳作,几经波折与坎坷,始终保持着勃发向上的写作动力,而硕果累累,著述颇丰。

名称天水厚重的历史文化,它在华夏历史文化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王耀先生能把乡土历史文化,挖掘、梳理、补漏拾遗,多方调研,求证立言,特别是对名称保护事业中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为人们而称道。他对乡土文化的炽热情怀,令人为之感慨。

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变革中,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更加激烈,作为乡土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尤显得弥足珍贵,因为它是民族之根。年近八旬的王耀先生,新书《龙城大观》三卷全册杀青之际,表示衷心的祝贺。王耀先生遇事淡定,宽厚向善之品格,堪为今日之儒子牛矣!曾经岁月的蹉跎与他渐行渐远,自信于充满幸福梦想得微笑,在他频频走来。上述感言,谨为序。

雷达

2015年4月10日于北京

雷达,1943年生,甘肃天水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先后在全国文联,新华社,《文艺报》社任编辑,后任《中国作家》副总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当代文学的研究与评论。现任社会职务有: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第四届、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一届、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等,兼任母校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文艺研究》《文艺报》《文学报》《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小说选刊》《文汇报》等专业性报刊发表大量论文和评论,约三百万字。出版论文集七部,散文集二部,并获得多项奖励。作品《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全国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