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明星 > 正文

80后作家无缘茅奖 评委:他们的写作过于自我化

81岁的王蒙获奖,80后作家无一人获奖,有人问茅奖是否成了“老人奖”?有人问茅奖和诺奖的评奖标准越靠越近,是否变成了终身成就奖?

8月16号下午,每四年评选一次的茅盾文学奖公布了新一届的获奖名单。五部获奖作品分别是: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和苏童的《黄雀记》。细心的读者发现,80后作家依然无缘上榜。

81岁的王蒙获奖,80后作家无一人获奖,有人问茅奖是否成了“老人奖”?有人问茅奖和诺奖的评奖标准越靠越近,是否变成了终身成就奖?还有人问获得茅奖的作品是否能获得读者的青睐?成都商报就此采访了茅奖的评委,听听他们的评奖理念。此外成都商报记者还采访了出版社,了解市场、读者对茅盾文学奖是否认可。

评委:

诺奖理念适合任何一类评奖

在茅奖公布的那天,81岁的王蒙正在北戴河休假、写作。得知这一消息,他对记者说:“很不好意思,跟读者的期待相比,我应该写出更多、更好、更新的作品。不过,《这边风景》获得茅奖,让我想起俄罗斯的一句谚语——好事不会觉得太晚。”

诺贝尔文学奖是“颁给文学方面创作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茅盾文学奖的标准是什么呢?曾经连续三届担任茅奖评委的著名学者陈晓明说,与诺奖类似,茅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终身成就奖,奖励的是作家在一个较大时间跨度内的贡献。他觉得这样是对文学的一种尊重,“诺贝尔文学奖是怎么评的?马尔克斯写出《百年孤独》在1963年,获得诺贝尔奖是1982年,其间马尔克斯封笔了17年,诺奖评委会一直在等他写新书。后来写出了《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就拿了诺奖,你能说这是马尔克斯最好的作品吗?显然不是,所以说诺奖也好,茅奖也好,更看重的是某个作家的终身文学成就,这也就是为何诺奖得主普遍在七八十岁的原因。”陈晓明说,“但是茅奖肯定还是强调作品本身一些,像过去有的获茅奖的人写了一部作品,一下就获奖了,以后再也没有写出特别出色的作品。那部获奖作品是不是真的那么好,经过时间的考验了吗?茅奖中可以说有相当多的作品,它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作家本身也经不起。所以首先是个好作家,作品才经得起考验。”

另一位评委杨庆祥是众多评委中唯一的80后评委,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认同陈晓明的观点,他说,评选茅盾文学奖应该知道这不仅是一部好作品,同时是一位好作家,当然类似诺奖这种“颁给文学方面创作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也可以说适合任何一类评奖。

至于茅奖是否是一个“老人奖”,为何80后年轻作家从没有得过呢?杨庆祥说,80后作家从未进入提名环节,本届参评的也有几位80后作家,比如笛安的作品进入比较靠前的名次,引起评委的兴趣,他们讨论后还是觉得有明显的缺陷,对细节处理不符合逻辑,对历史背景过于简单化。“我之所以对年轻一代的写作不满意,因为他们的写作目前还是过于自我化。”

出版社:

茅奖对作品销量的拉动作用很大

现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读者认可吗?还有人读这些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吗?

人民文学出版社有一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宋强说,按照他们这么几十年的经验,茅盾文学奖对作品销量的拉动作用很大,从销售方面反映,读者愿意买茅奖的账。“我们茅盾文学奖获奖全集丛书的销量一直很好,陈忠实的《白鹿原》和阿来的《尘埃落定》的销量是最好的。光是《尘埃落定》的销量就超过一百万册。毕飞宇的《推拿》自从获得茅奖后,也已经加印了近40万册。一些原来卖得不好的书,只要获得茅奖,纳入了全集丛书后,销量就上来了,很多人一买就是一套,为了收藏。”宋强说,茅奖并不是评价作品好坏的唯一标准,但是也给一些不知道如何评判好书的普通读者,提供给了一个购书的参考标准。但很多没有获奖的同样优秀,比如余华的作品。

刚刚摘得茅盾文学奖的五部作品中,《繁花》《江南三部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记者联系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曹元勇,目前《繁花》在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已经缺货,所以正在加印,但加印具体数目还没定,预计第一批是加印几万册。而《繁花》之前的销量就已经超过30万册。

出版苏童《黄雀记》的作家出版社的编辑也表示,他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加印苏童的作品,因为按照往年的惯例“茅奖作品一般在得奖这一年内会有30万的销量。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