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正文

流淌在西汉水畔的千年女儿梦——陇南第七届乞巧女儿节民间乞巧活动侧记

原标题:流淌在西汉水畔的千年女儿梦——第七届乞巧女儿节民间乞巧活动侧记

西汉水支,漾水河畔;有女歌之,所为乞巧。

当时间的针脚又一次指向农历七月,一年一度的民间乞巧活动在西汉水上游的西和、礼县一带隆重拉开了帷幕。

从8月13日晚至20日夜,七天八夜的女儿盛会,让两县各乞巧点上至老人,下到小孩,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一时间,西汉水畔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歌舞相伴,传递着的是那虔诚的期盼,真挚的情感,美好的心愿,幸福的生活……

原生态表达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三张黄表一刀纸,我给巧娘娘搭桥子。三张黄表一对蜡,手襻的红绳把桥搭。巧娘娘穿的绣花鞋,天桥那边走着来……”

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晚上,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后,西和县长道、石堡、苏合等11个乡镇,及礼县盐官、祁山、永兴、永坪等乡镇再次响起了一曲曲宛转悠扬的熟悉旋律。

乞巧姑娘身着盛装,脸上绘着淡淡的妆容,在“巧娘娘”像前,虔诚跪拜,真心祈祷,以最美的姿态迎接“巧娘娘”的到来。“巧娘娘是聪慧灵巧的化身,是我们崇拜和向往的神灵。”乞巧姑娘们虔诚地说。

点蜡、焚香、燃表、跪拜,在活动的七天八夜里,乞巧姑娘们通过歌舞祭祀,借以表达对巧娘娘的顶礼膜拜和真心祈求。

“乞巧活动有7个程式,包含手襻搭桥、迎巧、祭巧、唱巧、跳麻姐姐、相互拜巧、祈神迎水、针线卜巧、巧饭会餐、照瓣卜巧、送巧等,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虔诚对待。”西和县稍峪乡杜河村乞巧传承人王小梅说。

除了传统的乞巧歌舞外,今年的各个乞巧点,还广泛组织开展了传承乞巧文化文艺汇演活动。

8月15日,在礼县祁山镇赵家村文化广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第三届乞巧文化传承汇演活动就在这里拉开帷幕。

“传承汇演是集崇拜信仰、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活动,不但能充分调动广大妇女传承古老乞巧习俗的积极性,还能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乞巧文化。”礼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说,除了在祁山镇有这样的大型汇演之外,永兴、盐官、永坪等乡镇也都相继举办了规模较大的乞巧文化传承汇演活动。

同样,在西和县西峪、姜席等乡镇,形式多样的有关乞巧文化传承的视听盛宴也在轮番上演,特别是在稍峪乡杜庄村的“乞巧世家”朱南侠家里,集合了乞巧七个程式的一场歌舞表演赢得了大家的纷纷点赞。

进校园登舞台乞巧文化活态传承

“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我把巧娘娘请下凡,天天给我教茶饭。巧娘娘请到神桌上,天天给我教文章……”

在晚霞湖畔坐巧人家姜克尚的家中,一队平均年龄在12岁左右的乞巧队伍正在齐唱乞巧歌,稍显稚嫩的声音和着悠扬婉转的曲调更显动听。

“声音大一点,队伍排整齐”“注意步子,要跟上”……在队伍的旁边,指导老师姜克尚不时提醒乞巧姑娘们该注意的事项。

姜克尚告诉记者,这支队伍的姑娘们全都是姜席初中乞巧研习所兴趣小组的学生。“这次学校专门抽调了老师过来指导,包括乞巧活动歌舞的练习、乞巧程式的细节等等。”

“除了让学生们切身体验更加完整规范的乞巧活动,我们初中还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挖掘研究整理乞巧资料,编写出版了《千年乞巧情·神秘女儿梦》一书。”姜克尚说。

而《千年乞巧情·神秘女儿梦》编辑出版后,反响甚好,效果明显。据了解,在姜席初中的带领下,姜席镇各学校乃至西和、礼县众乡镇都掀起了“乞巧文化进校园”的热潮。

与此同时,乞巧文化还牵手乡村舞台,让传统的民俗也展现出现代姿态。

“把乞巧文化和广场舞相融合是我们最近一直在想的事情。”姜席镇姜窑村乞巧队队员董玉霞说。

“自从村上建起了文化广场,广场舞就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董玉霞笑着说。

延伸开发乞巧产品惹人喜爱

“巧娘娘教我绣一针,一绣桃花满树红。巧娘娘教我绣二针,二绣麦子黄成金……”

“巧娘娘请来了点黄蜡,天天教我绣梅花。巧娘娘请来了献茶酒,给我赐一双好巧手……”

正如唱词所言,西汉水畔的乞巧姑娘们都有一双好巧手。

而此次民间活动期间,除了形式多样的歌舞祭祀等活动之外,精湛的刺绣、草编等手工技艺也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备受游客喜爱。

鸳鸯、蝴蝶、荷花……在西和县石堡乡包集村的乞巧坊里摆放着大量的绣品,特别是在一个个针脚细腻、绣面平整的扁枕、颈枕等绣品上,栩栩如生的花鸟图案十分惹人注目。

“前年,村里组织创建了刺绣协会,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进来,大家发挥各自特长,让绣品特色化多样化。”包集村刺绣协会秘书长包五芹告诉记者,现在她们乞巧坊里有鞋垫、颈枕、扁枕、抱枕、荷包、手提包等10余种绣品。

“我们的绣品销量很好,现在已经卖到日本、俄罗斯了。”包五芹自豪地说。

其实,除了在包集村,西和县其他乡镇的乞巧点大都建立了刺绣协会,不但很好地传承了乞巧文化,还把它变成了一种致富的路子。

而在礼县永兴镇爷池村的赵绒花家,几位妇女正围坐在一起,嘴里唱着乞巧歌,手里编着精美别致的草帽。据了解,这些妇女都参加过乞巧,个个心灵手巧,编起草帽来速度很快。

“以前,我们编的草帽都是留给自己及家里人用,或者送给亲朋好友。这些年,西和县大力鼓励草编工艺,我们从简单的‘编织活儿’中得到了实惠。”赵绒花说。

不仅如此,如今的乞巧女儿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妇女事业的发展融合起来,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正在逐渐成为实现女性全面发展的大平台。

记者 韩县银 王芳 张美乐 陈晓旭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陇南日报 责任编辑:刘姗(实习)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