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旅游 > 秦州文旅 > 正文

秦州起义的大本营——天水泰山庙(图)

\" data-mce-src=

寂静清冷的天水泰山庙

\" data-mce-src=

柱上之龙似要飞起

\" data-mce-src=

院子散落的石础不知是哪个年代的物件

2月17日,我们来到天水,专程寻访泰山庙。不为别的,只是源自于对这个名字的好奇。沿着天水北关市场边上一条水泥小径前行,路一米多宽,起初被楼房所遮盖,很不为人所注意。我们一走进小巷,城市的喧嚣瞬间就被隔开了。

小路上行人寥寥,走上三四十米,向右拐入了山中。踏着水泥而上,走了一段“之”字的台阶后,我们便来到半山腰的平台上,山门就在眼前了。

站在平台上眺望山下的天水市区,重重叠叠的高楼,已经看不到半分泥土。身后,小庙中更为寂静了,我和同伴是仅有的游客。山门有些寒酸,远远没有伏羲庙那样雄伟,也不如天水文庙那样浑厚,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单薄和冷清。山门上方悬挂中蓝底金字的竖式匾额,上书“泰山庙”。这让我确信这里就是我们寻访之地。

进入山门,就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很是洁净,给人一种洒扫庭除的味道。院子东西两侧是廊房,塑着十殿阎王。此刻,寂静的寺庙,狰狞鬼怪,使我们心中有些忐忑。

山门对面是大殿,两条巨龙盘旋在大殿门口两侧的柱子上。大殿门窗上油漆斑驳,呈现出破旧之色,门楣上方的匾额上写着“岱岳巍峨”,大殿内供奉着东岳圣帝及其部将崔、雷、朱、张四大元帅。

这是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寺庙,但却是甘肃历史中绕不开的地方。

寺庙狭小,虽然有十殿阎罗这组寓意深刻的雕塑撑着门面,但依旧不能掩盖这座寺庙的狭窄和局促。抬头看上去,大殿后面有一株柏树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株柏树异常粗壮,一人难以合抱,虽然树皮已经干枯,龟裂成一块块的,散发着沧桑气息,树枝上尽头针形叶子依旧长得很茂盛。

或许这株柏树会给我带来惊喜呢?征得看管寺庙的孟师傅同意,我们绕到大殿后,试图找到柏树,可大殿背后,空空荡荡,除了一些破旧的建筑材料以及木棒、石础之外再没有什么东西了,这让我们很失望。回到院子里我们才发现柏树被围在了大殿里。

孟师傅说,以前寺庙的规模非常大,后面还有好几个院落呢。一份材料显示,这座寺院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那株苍劲的柏树便是最好的证据了。据测定,这株柏树已经有700年左右的树龄,年代正好和寺院建立的时间相一致。由于北山地势高峻,能够居高临下俯瞰天水城,故而在军事上有着相当的价值。历史上泰山庙多次毁损,又多次兴建。有明确记载的是,清朝顺治十五年和光绪戊申年(1908年)都有重修和扩建。那时,这座泰山庙规模宏大,柏树苍翠,有着古老寺院的特有气魄。

漫步在小庙内,我们感觉出虽然距城区咫尺,却又远在天涯。这些年人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维修了天水古建筑,也同时新建了大批高楼大厦,却唯独忘记了这座寺院。

天水在华山之西,为何泰山庙中却供奉东岳大帝?这个问题孟师傅说不清楚,只是一味强调东岳大帝。其实,泰山庙在全国各地大一点城市都有。曹昌光说,以前,城市内供奉的神灵是城隍,以此来护佑城市的平安。自然,城外的大山也需要供奉神灵,于是便有了山神。而泰山庙中也供奉山神,因而大多修建在城市的东面或者北面。我们眼前的泰山庙,正在解放前天水老城区的东北面。之所以得名泰山庙,似乎来自于稳如泰山之意。山神在中国的神仙体系中地位低下,不为人们注重。民间,山神庙往往和土地庙相提并论。尤其在《西游记》中,山神、土地常常是孙悟空使唤询问的对象。或许,我们眼前的这座泰山庙起初的目的是为了供奉山神,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了东岳大帝。

天水有好几座泰山庙,其中以秦安的泰山庙保留的最为完整。据说在甘谷还有个泰山爷,当地还流传着泰山爷搬庙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原先泰山爷的庙在甘谷武家河乡的石庙咀,石庙咀附近有个姓雷的进士,一天,他四岁的儿子到庙里玩耍死了。雷进士很生气,写了状子准备告泰山爷。他的妻子却不同意,说哪有凡人告神仙的。就夺过状子扔进灶火烧了。这样一烧,假告就变成了真告。雷进士的魂魄就和泰山爷在阎王殿打了一场官司。如此一闹,泰山爷就不想在石庙咀待了,就搬到了白杨河。泰山爷搬走后原先的神庙咀就变成了石庙咀。可见,泰山爷位卑官小,凡人也能告他。

泰山庙确实供奉着山神。山神在大门左面的廊下,它也不是我们想象的塑像,而是一幅画像,山神的对面则是鬼王。孟师傅说,如今庙里的建筑大多是最近几十年重建的,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是泰山庙的庙会,那时山上非常热闹。

在泰山庙绵延数百年兴废往事中,它也经历了种种磨难。尽管它孤寂寒酸,引不起人们的关注,但这里却是甘肃历史上绕不开的地方。时光如果拉回到百年前的1912年3月11日,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在天水爆发。这就是秦州起义。

泰山庙作为秦州起义的军事指挥部而载入史册。秦州起义领导人是黄钺,1911年12月21日黄钺率部1营约500人进驻泰山庙,而本人则住在天水北关的两湖会馆。如今,人们保存着这个时期的泰山庙照片。它让我们看到了百年前的泰山庙情形。那时节,泰山庙修葺不久,规模宏大,形制完整。照片下方有几个人,从衣着上判断,这是民国年间的人物,可惜具体姓名已经无法考证了,他们很可能就是参加秦州起义的志士。

1912年3月11日正是农历正月二十三,凌晨六点,黄钺联合城防军以社火秧歌队为掩护,兵分三路入城,一路攻占游击衙门,一路攻占贡院,一路进入州衙。人们对这次起义记述得非常详细,对泰山庙,人们仅仅在回忆录中提到“左哨严少春、后哨王章金部80多人守卫泰山庙营盘”而已。这场起义远远没有现在人们想象的那样惨烈,甚至连激烈冲突都没有。黄钺率军进入秦州道署,与当地官僚近百人,宣布成立甘肃省临时军政府。只有一位游击将军被击毙。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这场起义功绩,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场起义。第二天,也就是3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

百年后,见证了秦州起义的泰山庙,依旧寂寂无名。去年规模宏大的辛亥百年纪念日时,小庙冷清依旧。这似乎和黄钺的结局一样,秦州起义后,成立了甘肃临时军政府。兰州反正后,为避免战祸,黄钺即自请取消都督名号,解散甘肃临时军政府,于同年6月7日正式解职,而参加秦州起义的三湘子弟也大多随黄钺南归。黄钺一生追求民主,奋斗不止,曾因反对袁世凯而遭通缉,还参加了北伐,也多次掩护地下党员,后来隐居乡里,抗战爆发后,年过七旬的他还组织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可惜,未等来抗战胜利,他就病逝了。

我在想,作为秦州起义的大本营的泰山庙,命运和黄钺是不是有些类似呢?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