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专题 > 正文

面对诺贝尔奖日本在思考什么

●与近年诺贝尔奖得主的学生时代不同,目前日本大学的科研环境相当严峻。

●进入21世纪后,日本科学论文数量的增长势头陷于停滞,目前已下滑至世界第五的位置。

●让日本充满危机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近年来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赶超态势。

随着2015年度诺贝尔奖的所有自然科学类奖项花落各家,日本的诺贝尔奖得主荣誉榜上再添两名新成员,分别是与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共同分享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的大村智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梶田隆章。

至此,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共有15人荣获诺贝尔奖。在21世纪迄今为止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的国别排行榜上,日本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

如果按照日本政府于2001年制定的“今后50年内诞生30名左右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来计算,日本仅用了15年时间就达成半数目标,其诺贝尔奖得主增加势头之迅猛可谓惊人。日本科研工作者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过人勤奋和超强实力再次为全世界所瞩目。

然而,即便是面对如此累累硕果,日本政府和媒体并未沾沾自喜,日本的科研工作者更没有丝毫懈怠,反倒共同在日本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反思和警醒的思潮。

在梶田隆章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消息公布后的第二天,日本共同社便刊发评论文章指出,与以往日本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几乎被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全国性顶级名校所垄断的情况有所不同,今年获诺贝尔奖的梶田隆章和大村智以及2014年获诺贝尔奖的中村修二均毕业于日本的地方国立大学。对此,日本文部科学省官员认为,这是由于地方大学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不同,出成果的压力没有那么大,所以反而拥有能够专注于自由研究的良好氛围。

该文章同时指出,与上述三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学生时代不同,目前日本大学的科研环境相当严峻。国立大学的运营费补助金在大学法人化后的10年间被削减约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8亿元)。无法获得终身职位、有合同期限的年轻研究人员越来越多。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研究人员数量在增长,日本的研究人员数量则因缺少新人加入而原地踏步。特别是地方大学的入学人数持续减少,面临众多课题。

日本《产经新闻》于10月9日在头版刊发长篇报道并配发大幅图表,冷静地指出日本迄今在自然科学领域所获得的诺贝尔奖大多都是数十年前的研究成果。因此,日本当前所迎来的获奖高峰很难说是日本科学技术实力现状的真实反映。由于受到“成果主义”的影响,日本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奖趋势可能由盛转衰。

该报道具体指出,日本的科学论文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并始终紧随美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二。但进入21世纪后,日本科学论文数量的增长势头陷于停滞,目前已下滑至世界第五的位置。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长期停滞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导致国家的研究开发预算没有得到增加。同时,不安定的经济环境也使得选择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持续减少。另一方面,对日本的很多诺贝尔奖得主而言,战后留学欧美国家吸收最尖端科学知识的经历往往都成为其后来取得成果的重要基础。但在当今日本的年轻研究者中,对留学不感兴趣、畏首畏尾的倾向却十分明显。

此外,通过《产经新闻》的报道不难发现,让日本充满危机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近年来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赶超态势。该报道所附图表清晰地显示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学论文数量尚不及日本的一半。然而到2006年,中国便反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至今仍保持着几乎直线上升的增长态势。日本相关专家指出,中国留学生大批涌向美国,学习最尖端的科学知识并大量撰写科学论文。这与战后日本的情况如出一辙。因而可以预测,再过十年左右,中国将迎来诺贝尔奖的获奖高峰,而陷入停滞的日本则形势严峻。

为此,日本学界大声疾呼,必须彻底摒弃那种“短期内就要出成果”的短视政策。同时,应确保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后的地位以鼓励出国留学。只有从经济层面为科研工作者们创造出能够专心埋头于研究工作的安定环境,才能够确保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本报东京10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谢宗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