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七彩秦州 > 秦州民俗 > 正文

秦州清真碎面

面条本是我国汉族的传统食品,也是我国最大众化的食品之一。根据史籍和考证,面条起源于东汉年间,历史极为久远。面条最早称为“索饼”、“煮饼”,南北朝时期称作“水引”、“不饦”。到了宋代,面条花样逐渐增多,并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地力风味。明人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一书中记载:“索饼有蝴蝶面、水滑面、切面等十数种。”因刀切形状不同,又分为长面、旗花(菱形如旗)、面片(方形)等好多种。天水的回族同胞精工制作的精真碎面,即是对古代“旗花”形面条的继承和发展。

天水秦州回族同胞的清真碎面在我国洋洋大观的面条王国里,可说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

清真碎面的做法与其它面条的做法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把面擀开后,不立即切,要晾成柔干状态,再切形。面要擀得又薄又匀,切得又细又匀,切成的菱形小片长约1厘米左右,形如雀舌,码在盘中,煞是美观。有人不称碎面,而称为“雀(天水人读雀为qiao)舌头”,即形象地寓碎面之形。清真碎面的臊子常讲究,先把炒制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成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菜,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香气立即透鼻,食欲大增,既实惠又经济。居家吃清真碎面,不一碗碗盛出浇臊子食用,而是连锅揽臊,即天水人说的“连锅面”。这种食法味道更窜和、醇厚。

吃清真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碎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吃面条用汤匙?这真有点中餐西吃了。很显然,这是穆民们把伊斯兰文化同汉文化结合的杰作。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