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安徽 > 正文

合肥酝酿“十三五”大动作: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

合肥将进入“万亿俱乐部”、创新能力达到全国一流、规划建设国家级新区、高中教育免收学杂费、与武汉南昌等城市实现社保等互联互通、新桥机场二期工程将启动……昨日,在中国共产党合肥市第十次代表大会2015年会议上,审议通过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决议,不仅提出“高大上”的发展目标,更有“接地气”的民生大动作。同时,大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市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市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创新发展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将实施基础创新工程,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提高全超导托卡马克等三大科学装置性能,争取在肥布点建设新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科学工程和设施集群。

哪些科技是合肥的发展重点?记者了解到,合肥拟在核聚变和等离子体、量子功能材料、物质与生命交叉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突破,在信息安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前沿领域催生变革性技术与产业。

同时,还将大力推进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工程化、产业化,重点推进量子通信、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机器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

合肥将实施《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打造十大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国际先进、全国一流的产业集群,基本建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新体系。

同时,合肥将着力打造新型显示、智能语音、光伏、生物医药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打造国内一流的国家级产业集群方面,合肥将聚集集成电路、量子通信、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轨道交通、燃气轮机、高端数控机床、精密制造、高端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同时,加快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应急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未来先导产业。

城市品质

规划建设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

规划建设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改革发展任务,全方位参与新一轮产业分工,聚焦优质要素资源,打造全国创新改革试验区、高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先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合肥双节点城市核心区,大力提升新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引领合肥都市圈创新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支撑带动安徽崛起的增长极、长三角双向开放新窗口。

打造比肩宁杭的高品质城市

城区全力打造国际化都市区的核心区、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开发区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的引领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打造比肩宁杭的高品质城市。加强城市空间规划,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向地下延伸,建设海绵城市。强化城市风貌设计,打造精品街区,留住“合肥记忆”。

以中心城区标准,建设合肥东部、南部、北部三大城市副中心,东部副中心打造成为融入长三角重要节点,南部副中心打造成为合桐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北部副中心打造成为合淮同城化的重要节点。

推进“撤县建区”“改县设市”

环巢湖十二镇将成为“新型小城市”。合肥将以中心镇、环湖十二镇为重点,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产业人口集聚,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社会事业进步、功能设施完善的现代新型小城市。

合肥将稳妥推进“撤县建区”“改县设市”,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赋予新市镇与其定位相匹配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四通

八达

新桥机场二期工程将启动

合肥将按照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定位,全面提升港站枢纽服务功能,高水平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轨道交通的有机衔接和多式联运,建设综合性物流基地和交易中心,发展枢纽型经济。

构建完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全面建成直达国内主要城市群的快速交通网络。推动建设江淮运河,提升合裕线等通江航道等级和港口功能,构建“一主两支八线”航道网,建成内陆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和江淮航运中心。

实施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加快发展通用航空,逐步建成区域性国际航空港。加快高铁西站铁路枢纽建设。

与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建立“两小时通达圈”

合肥将对接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固话,建设以合肥为中心、联接全省的城际铁路网,基本实现合肥与城市群主要城市之间两小时通达。推进合肥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构建“十二纵十横”一级公路网,建成以合肥为核心的一小时通勤圈。

开放合作

与长江中游城市实现社保等多个领域互通互认

合肥将推动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强化与武汉、长沙、南昌等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互通互认。

合肥将全面融入长三角发展分工,强化与沪宁杭等中心城市互动发展,推动合肥上海双城战略合作,在共建产业园方便实现突破。

合肥经济圈将迎来“升级扩容”

合肥经济圈将迎来扩容。将加快合肥经济圈向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制定实施《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合肥都市圈扩容,大力推进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塑、环境共建、社会共享,全面提升都市圈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环境

医卫

推进市民健康档案

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引进培育高端医疗资源;推进市民健康档案……对于写入合肥“十三五”规划的“电子健康档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戴夫尤为欣喜。“前不久,国家卫计委从全国抽了16家医疗单位到美国进行交流,我就注意到他们的病人到了医院没有病历,而是每个人都有一个‘随人走’的电子健康档案,只要一个编号,医院就能看到病人从出生到当前的健康状况、病史也一目了然。”

他建议说,全市推进的电子健康档案,不能仅仅是阶段性的体检报告,而是建立个人终身的健康档案,以后,合肥市民走到北京、上海等外地就医也只要报上一个编号或者身份证号。

探索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今后,合肥市将探索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打造“抬头见蓝天,低头戏清水”的城市。

根据“十三五”规划,合肥市将探索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探索建立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止区域联动机制,实现区域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同时,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信息公开制度和监督制度。探索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陆湖统筹的环境监测预警和管控机制,落实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建立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体系,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落实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

在教育方面,合肥市“十三五”规划中同样端出了系列“民生大餐”,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

在全面实施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本次规划中特别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对此,合肥市教育局局长徐静平解释称,规划中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指的是绝大多数适龄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政府提供足够的条件满足需求,但“普及”不等同于“义务”,并不意味着义务教育从当前的9年向12年“延伸”。

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更“实惠”的应该是“免除高中学杂费”。如今,一位高中生的每年学杂费有多少?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下发的“2015年合肥市公办学校收费项目”中查询到,目前城区内普通高中的学费标准为350元/生/学期;市级示范高中的学费标准为700元/生/学期;省级示范高中的学费标准为1000元/生/学期;除此之外,课本费按实际定价结算,作业本费也按市场定价。

“实际上,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合肥市公办中等职业教育就已经全面免除学杂费,这也属于普通高中免学杂费的一部分。”她解释说,今后,普通高中免学费所需资金将由财政统筹安排,分级负担。“全市范围内全面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费,涉及的‘大盘子’到底有多大,目前我们还在统计中。”

推进学历和技能等级“双学历”试点

职业教育方面,“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区域职教高地。

比如,推动合肥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加快建设磨店高教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同时,积极支持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学校建设等建设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深化人才分段培养试点,推进学历和技能等级“双学历”试点,实现职普融合贯通发展,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同时,加强校地合作,支持在肥各类高校加快发展,中科大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支持合工大、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积极推动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支持合肥学院争当全国应用型教育引领者。

提升国民教育水平上,将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支持发展开放大学、老年大学、社区大学,畅通终身学习通道。

新合肥四中将亮相滨湖

位于城隍庙附近的老合肥四中将迎来“新生”。昨日,记者从大会分组审议现场得知,不久后滨湖将再添一所普通高中即新合肥四中,新校规划建设90个班并允许寄宿就读。

合肥四中从2009年开始就逐渐从合肥人的视野中消失了。而不久后,新合肥四中将亮相滨湖,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补充。

根据规划,新合肥四中位于天津路和洞庭湖路交口西北角,占地190亩,设有90个班、每个班可容纳45到50人;该校另设有学生宿舍,允许寄宿就读。除图书馆、食堂、洗浴、艺术楼、体育馆和体育场外,在体育场地下还设有停车场,供教职工和家长使用。晨报记者刘淑刘梅梅(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