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外媒看天水 > 正文

精准扶贫:瞄准靶心 精准发力

陇南作为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为了和全国人民实现同步小康,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神和措施,今年以来,陇南把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围绕“1+17”精准扶贫方案,扬长避短、创新思路,瞄准特困片区精准发力,通过推进电商扶贫、乡村旅游、培育富民产业、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等工作,不断推进双联工作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有效加快了我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本报记者 靳淑敏

陇南作为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又是全国特殊贫困的地区之一,到2020年确保让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

2015年是工作落实年,为了让这一承诺取得实效,我市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第一要义,统揽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瞄准特困片区精准发力,有效推动了“1+17”精准扶贫方案在陇南的落地见效,不断加快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步伐。

紧盯特困片区攻坚培育特色富民产业

今年以来,我市紧盯25个特困片区,坚持先难后易、先补短板、先扫盲区的原则,将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8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向特困片区打捆、倾斜安排,把整村推进、道路建设、双联帮扶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统筹安排使用。截至11月底,全市共整合各类资金达49亿元,安排特困片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亿多元。

在加大特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市着力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大力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区域特色强、成长空间大的特色富民产业,建基地、强管理、提质量、增效益、销产品、促增收,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致富能力。预计今年全市特色产品总产值将突破百亿大关,人均特色产业收入2800元以上。还重点扶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陇南特色农产品市场等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开展电商扶贫搭建市级扶贫大数据平台

今年10月,因为创新开展“电商扶贫”,我市获得中国消除贫困奖创新奖,而这只是我市电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我市针对性地选择了450个建档立卡村先期试点,加快试点村特色产业开发和交通、信息、物流等基础建设,完善产业链条,通过一店带一户、一店带多户、多店带一村、一店带多村等不同发展方式,实现了网店带贫效益的最大化,并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电子商务“1333”发展思路。截至目前,全市开办网店7000多家,累计销售农产品23.5亿元,带动就业2.6万人,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达到306元。

除此之外,我市还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全面完成了1365个贫困村64万贫困人口的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并自主研发既能兼容省上系统信息又能独立运行、具有陇南特色的市级大数据平台,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金融支撑破解农村融资难乡村旅游再铺美丽富民路

为了解决农村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加快“3+1”立体化金融支撑体系建设,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监管中心,组建成立陇南龙江资金池管理有限公司,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17家、小额贷款公司24家,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35亿元、双联惠农贷款19亿元,今年已为4.5万户贫困群众发放精准扶贫小额贷款22亿元。

同时,积极总结推广两当县小康互助组七种模式,探索推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撬动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扶贫开发,走出了一条“资金投向明确、运作方便快捷、支撑产业有力、民管民用民受益”的村级互助资金运作路子。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继续加快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的观光农业、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大力扶持和推广康县农村旅游“十村百户千床”示范工程,支持发展农家乐、农家游和农家客栈,开发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有力地加快了贫困乡村脱贫步伐。

据统计,目前已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1668个,建设省级“美丽乡村”17个,75个村被国家列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市重要的特色富民产业。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