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览 > 百科 > 正文

天水人过年习俗散记

天水人过年习俗散记

郭建奇

d8cc5017bce54ba2b5a39a21e758e675

俗话说:“紧腊月慢正月”,进入农历腊月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着手置办年货。趁早买些过年用的生活用品及礼品,图个便宜,尤其到腊月二十已过,大人小孩,不分男女赶到集市上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腊月二十三下午人们早早吃过晚饭,乡下人多半是“搅团”饭,传说这一天下午灶王爷要上天转娘家。向天庭玉皇大帝汇报凡间一年来善恶功德,为了粘住灶王神的嘴不向玉帝反映本家人的所作所为以及辱没神灵骂人等不良言行,之所以这天的晚饭按照惯例要吃“搅团”。并按照一年有无闰月来确定饹灶饼,一般是12个灶饼,今年有闰月是13个。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青天,这一天是普天之下人们送灶王的日子。

腊月二十四日是扫房日,庄户人家将屋里屋外通通打扫清理一遍,将杂乱闲置物品收拾整齐,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二十六煮黄酒,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大多不蒸馒头了,煎油饼炸麻花。三十晚上给故去的先人和先远祖先包几包纸钱,附上名讳后由长辈携子女挑上灯笼前往村口祖坟方向焚香点蜡燃放鞭炮再接回家里,恭恭敬敬地按辈分次序供在桌上。摆放上三碗饭和干水果之类的祭品,点然三支香,全家人守在一起就叫“三十晚上守一宿,守护先人”,也称大年除夕团圆夜。

20150216085331628

午夜凌晨零点,新年的钟声敲响后人们开始相互走动拜新年!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正月初一吃过早饭人们在指定地点聚集在一起迎接新年新气象感受新年的新气息,也叫“迎喜神”。图个来年吉利,期盼喜神赐福,天降吉祥,寓意新的一年大福大贵,福寿安康!迎完喜神人们你来我往走亲戚。拜亲访友由远而近,先走路程远辈分高的亲戚,后走近亲,一般本村或街坊邻居类的亲友在晚上走。正月里亲友们聚在一起一壶煮酒喜相逢,过往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正月初二是女婿转丈母娘的日子,提上早已备好的礼品,不辞路途遥远,受命于妻子所赋予的责任前往看望岳父岳母大人。新婚女婿还要转丈人本家亲房,叫新女婿认亲。在丈人家里妻弟或其他人的指引下按辈分类推挨家挨户拜年,进门少不了烧香磕头,叫姨夫,阿姨或岳父母之称呼。初三不过农村习俗女人家是不能随便窜门访友的,因为家家屋里坐着仙人。初三晚上人们早早吃完晚饭就开始送先人了,有些地方叫“化纸”。只要仙人送了男女相互窜门就无拘无束了,初四开始女人们就转娘家,走亲戚,一年到头难得在娘家住几天,当地人把晚上住下叫“站哈”有些女人巴不得借此机会在娘家多住几日,也好回想一下当姑娘时在家里的往事,感受一回娘家的温暖,同时也不失时机好好给父母尽尽当女儿的孝心!

20150216085705210

正月初四一过秧歌,社火春台戏就开始上演了。农村人把秧歌叫“烟歌”,春台戏称年戏,也有叫春首戏的地方。年戏有大戏,灯戏之分,大戏由人化妆扮演,需演唱舞台。灯戏简单,农村人叫“牛皮灯影子”戏。顾名思义戏剧人物用牛皮刻画,表演起来死板没有灵感,不向大戏那样声情并茂,引入入胜,但在人的挑动下也扭来摆去略有几分羽羽如生的视觉感观。农村的秧歌在本村演上几晚上觉的没意思,就出庄友情演出。准备去哪个村就打发秧歌会长提前去通知,农村人叫“下贴”接到通知后秧歌会长就开始准备接待秧歌工作,上正时月,由会长入户向庄里人收应承秧歌的生活,如油饼,黄酒,白酒之类的东西,有时也收钱。村里落后贫穷,集体没钱,秧歌会长没能力的地方就只能这样。经济条件好的地方一般娱乐开支由村委会或者会长承担支付。只有遇上没本事的会长和村干部才出此下策,向庄里人往来收,在当前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如此举动难免丢人现眼,惹人们评论。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张灯结彩,煮元宵吃过正月里最后一个节。总算是年过完了,喜庆的气氛一下子消失地无影无踪,大门上的大红灯笼不见了,鲜红的喜庆的对联在春月里阳光的照射下泛出白色。一年之计在于春,田野里又有了人们忙碌的身影!

专栏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