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华夏艺术馆 > 正文

今隶 草隶 草书 藁书 章草的分类与介绍

今隶

正书的名称。正书由汉隶发展演变而成,在唐代仍把正书沿称为“隶书”。如《唐六典》载:“校书郎正字,掌雠校典籍,刊正文字。其体有五:……五曰隶书,典籍、表奏、公私文疏所用。”此“隶书”即指当时通用的正书。为区别于汉魏时代通用的隶书,又别称正书为“今隶,因谓汉隶为古隶。陆深《书辑》所称“锺王变体,谓之今隶”,则又泛指魏晋以来之楷书而言。

草隶

草书的别称。《南史。刘孝绰传》载:“绰兼善草隶,自以书似父,乃变为别体。”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谓羲之子献之,“少有盛名,风流高迈,草隶继父之美”。今人也有称汉代竹木简上的隶书为草隶的。

草书

字体名。别称“藁书”。广义指不论时代、字体、凡写法潦草者;狭义专指笔画连绵、书写便捷的字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 “汉兴有草书”。 汉初通行的手写体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成“章草”。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 章草 ”中蕴有隶书波磔的笔画和字字不相联缀的形迹,成为编旁相互假借,笔画连绵便捷的“今草”,即后世所称的草书。至东晋王羲之而臻于完善。唐代中期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更为放纵奇诡,笔走龙蛇,被称为“狂草”,以别于“今草”。

藁书

草书的别称。《汉书董仲舒传》载:“草藁未上”,可证草书之先,因于起藁, 藁书之名与草书同义。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藁亦草也。”杜操(度)善草书,故南朝梁周兴嗣所撰《千字文》有“杜藁锺隶”之句。

章草

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今草”的前身。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其得名有几说:一、《书苑菁华》引唐代蔡希综说:“章草兴于汉章帝。”认为由汉章帝创始。二、《书断》卷上引唐代韦续说:“因章帝所好名焉。”认为由汉章帝爱好而得名。三、《书断》载后汉北海王受明帝命草书尺牍十首,章帝命杜度草书上事。认为因用于章奏而得名。四、《书断》引王愔语:“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云,汉俗简堕,渐以行之”。认为由史游《急就章》而得名。近代有学者考证,“章”含有字体结构彰明严格之义,故名。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