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教育 > 正文

教会孩子休息 提高学习效率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注重要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生活、教会孩子特长-----唯独没有要教孩子学会休息的打算。因为在他们心目中一直认为休息是人的本能,是孩子的天性,不用教,孩子也会。 如果家长有这种认识的话,那真是大错特错了,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丽是个普普通通的初中女生,她的成绩和校内活动都表现平平,从来没有也似乎不打算做什么出格的事。当大多数同学还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时,有“超前意识”的小丽开始用功了。她每天放学回家至少有5个小时花在学习上,将近12点睡觉,早上7点不到就起床,上课不打呵欠已经相当不错了。辛苦的汗水很快让小娉看到了成果:相隔三周,她的成绩从原来全班第27迅速上升到全班第10名。到了初二上学期末,小丽因勤奋而成为全年级老师交口称赞的好学生,她的成绩也如火箭般窜到了全年级第2名。 当全家皆大欢喜的时候,小丽却一脸愁容。当小丽说出了心里话,父亲却傻了———成了优秀生的女儿居然要退学,理由竟是无法再读书了。因为她这样长时间的开夜车学习,已让她受不了了。

案例二:12岁的初中生小虹的父母都是乡下农民,日子过得较为艰难。但是爸爸妈妈全力支持女儿读书,希望她将来可以圆他们的大学梦。小虹也很争气,聪明乖巧,勤奋学习,回家吃完饭就做作业,从不舍得花时间玩,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到了初三年级时,成绩反略有退步。小虹想,眼看要升高中了,课程将越来越多,再不加把劲恐怕要掉队,怎么对得起父母?于是赵虹天天开夜车,课外活动也用来读书,分秒必争。一个学期下来,赵虹身心非常疲惫,脸色苍白,视力减退,一看书就头痛,上课时头脑发胀,注意力难以集中,晚上睡觉也经常烦躁、失眠。

如果不是看了这两个案例,一些家长还真的没有关注过孩子的休息,同时我们也从这两个案体中看出孩子学会休息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面临着考试的压力,再加上师长的催促,一些学生都自觉加码,不仅在做题、看书的数量上增加了,而且学习时间也大大增加。一部分学生由于过度紧张,会出现学习疲劳,如看书看不进,做题做不下去。“我觉得好累”、“我最大的愿望是睡觉”,处于上学阶段的学生们,都发出了这样的声音。的确,因为有升学任务的重重压力、有父母老师的殷殷期盼,让很多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加入到“笨鸟先飞”“挑灯夜战”的苦学当中,但孩子如不学会休息,如此长时间的这样下去,他们又能坚持多久呢?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教会孩子休息,以便让孩子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让孩子更好的学习。

要教会孩子学会休息,首先家长要正确对待、引导孩子们对待休息的误区。

一些孩子对于正确休息常有如下不正确的认识:误区一:不动就是休息。不少人认为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静止不动就是休息,其实不然。因为休息的含义是指暂时停止工作。如果一个学生,虽然是坐着或躺着,但是还在动脑筋继续思考学习上的问题,那根本就不是休息。相反,与人聊天说笑,浏览报刊或聆听音乐等,才是休息。误区二:娱乐就是休息。适当的娱乐,可使人身心放松,精神愉悦,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休息。但如娱乐失去控制,超越限度,就失去休息的意义,甚至还受其害。比如,玩电脑、打游戏机至深夜或通宵,不断看电影或看电视时间过长等,都会损耗人的精力,危害人体健康。误区三:休息越多越好。休息是身心(大脑)的休整,好比是“充电”,主要形式是睡眠。适度的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至于睡眠时间的长短,则应依据疲劳程度而定。对于中学生来说,夜晚睡八九小时足矣。如果睡眠时间长,那么活动时间必然相应减少,然而静多动少并非好事。因为多睡会使人体气血循环不畅,新陈代谢缓慢,器官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许多疾病。有人说得好,休息多了会使人变懒、变笨、变胖,对健康有益无害。误区四:疲劳后才休息。谁都尝过疲劳的滋味很不好受,也都知道休息能消除疲劳,可不少人干起工作来,非等到疲惫不堪后才肯休息。这种干劲可以赞扬,但不宜提倡。一些知识分子英年早逝,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每所学校都有这样的学生:学习非常努力,十分勤奋刻苦,然而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甚至较差。原因何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休息的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教会孩子正确休息,可从如下方面如手:

一是要让孩子学会主动休息。所谓主动休息,是指每工作或学习一定时间,身体尚未觉得疲倦时就休息。采取这种休息,既可保证接下来的时刻为高效时刻,也使身心健康不受损害。主动休息,使头脑保持清醒,易于接受理解新知识,所学的东西印象深,记得牢。反之,如果采用被动休息,即累了才休息,其效果就差得多。试想,若孩子已觉得头昏了,脑胀了,眼睛干涩难忍了的时候还要学,这时的学习定然费力不讨好。这时理解力差,印象模糊,记不牢,忘得快,身心受损。科学研究表明:人体持续学习越久或劳动强度越大,则疲劳强度越重,要消除疲劳就越不容易。人体好比畜电池,勤奋刻苦学习时好比是在用电,而主动休息就好比是在充电。倘若只管一味用电,不及时充电,用得多,补充得少,行吗?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习或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尽管还不累,就应闭闭眼,养养神或伸伸腰,做深呼吸,或看远方,看看绿色植物等,这就是一种充电方式,简单而轻松。正如一些常识所说的,不要等到很渴了才喝水;不要等到十分饿了才开始做饭;不要等到洪水来了才筑河堤。

二是教导孩子要注意课间休息。课间10分钟是让学生解除疲劳紧张,放松心情的重要时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在它的指挥下,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变得有条不紊。由于大脑皮层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当某一项工作做久了,兴奋性就会减低,如果再持续进行这类工作,那么这些外界的刺激就不会使大脑皮层兴奋,甚至会引起抑制。要使大脑的功能一直保持旺盛的状态,就要让大脑的兴奋区和抑制区经常轮换。因此,我们家长要配合学校引导孩子让孩子课间10分钟走出教室,呼吸些新鲜空气,活动一下筋骨,而不应该仍在教室内做功课。我们也可结合孩子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培养孩子一些课间游戏的兴趣。比如跳花绳、踢毽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传球接力、羽毛球、乒乓球、转呼啦圈、象棋等。这些项目,有静有动,必有一种适合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同时,丰富新颖的游戏任意选择,也使得孩子可以永远保持新鲜感,保持高度的参与热情,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

三是教给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态。孩子在在读书求知时,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我们可让孩子交叉阅读内容差别较大的不同书籍。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门学科交替进行,特别是文理交替,学生不妨学完语文做物理,读完政治写数学。学习时多用交叉学习的方法,科学运筹时间,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以取得学习的更大效益。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引导。有的孩子到了毕业班或平时考试、竞赛等活动时都会变得非常紧张,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生物钟都被打乱了。这时千万不能和孩子一样心急,我们要教育孩子轻松的心态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学习,应坚持一种理念,那就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要孩子应尽量保持平常心,不要刻意改变生活习惯,该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该几点睡就几点睡。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论及工作与休息的关系时曾说:工作与休息是互相交替出现的生命活动的两种形式。工作疲倦了,一定要适当休息,休息失去时间,却能换来充沛的精力。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休息和工作相辅相成。我们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必要的、合理的休息既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又涉及到他们才智的正常发展。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重视孩子的休息,指导孩子学会休息,使孩子生活更精彩!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