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书画访谈 > 正文

李仁义:水墨丹青写意人生(天之水网)

K~U{YG26I(~W%3VL})7U6Y4

  

李仁义,字凯暄,1943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196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其后一直钻研花鸟绘画。研习牡丹绘画三十余年,近年来研读明朝徐渭的水墨牡丹,以独到的用墨功底,审美情趣,将牡丹的高贵典雅,国色天香表现的入木三分,使观赏者获得其惊艳的感官享受。切合了中国水墨画的美学原则。本人曾多次参加省内外的画展,在2004年8月“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大赛”中水墨牡丹获一等奖;彩色牡丹《国色天香》在2011年获得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多幅牡丹绘画发表于《甘肃日报》。现为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

 

J@MMG9ZX6Y$)LYSTIWPRAON

 

 

一位古稀老人研习牡丹绘画30余年,而他最擅长的水墨牡丹已经失传多年,独到的用墨功底、审美情趣,让人心生叹服,他就是家住甘谷县的李仁义老人。

 

牡丹深受大众喜爱,而研习国画牡丹的丹青高手也比比皆是,彩绘牡丹以其雍容华贵、色彩艳丽、气度不凡而引人注目,但是日前见到的一幅牡丹绘画却让记者记忆犹新,这是一幅用水墨渲染出来的牡丹,笔墨浓淡相宜、层次丰富,看似色彩寡淡,但是富贵之气一丝不减,反倒是艳而不妖,富有大家风范。

记者了解到,历朝各代以来,牡丹画多以工笔重彩、或者兼工代写为表现手法,但是以纯水墨写意画牡丹的画家,却寥若辰星。自明朝画家徐渭开大笔水墨牡丹先河以来,画史上能数得上的甚少,而现当代画家也很少有人涉足。记者迫不及待地与画作的作者李仁义老人取得了联系。

李仁义老人,凯暄,今年73岁,家住甘谷县新兴镇蔡家寺村,老人看上去十分精神,言语之间甚为平和,虽然不善言谈,但是对绘画的热爱却让人感同身受。

李仁义从小就喜爱画画,可是那时没有人教也没处去学,他们街道上有一位画匠,平时给寺庙里的墙壁、塑像进行彩绘,李仁义没事时就跑去看,画匠看见李仁义很用心,便给他教绘画的技巧,也是从这开始,李仁义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习刻苦的李仁义通过努力考上了四川美院开始接触正规系统的绘画理论、技法等。可是因为家庭贫困,没等毕业,李仁义便不得不从学校出来,帮忙养家。

为了养家,李仁义开始务农、也做小买卖,不过闲暇时光他从来没有放弃对绘画的追求,他总是一个人窝在家里,专心研习。李仁义对国画牡丹一直甚为青睐,没事总是去窜门,到农户家中观察牡丹的色彩晕染、各种形态,并熟记于心,回家后铺就画纸,悉心描画。

学无止境,李仁义会经常看大家的画作,找自己的不足,哪里有画展就赶去看,看别人的比较自己的,总是有很多收获。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仁义接触到水墨牡丹,李仁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水墨浸润的画法,可是苦于没有学习的地方,也没有资料和教材。

李仁义就从临摹明朝画家徐渭的水墨牡丹开始,一开始总是不得其法,笔墨运用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一天,李仁义在看徐渭的资料时,发现了徐渭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给了他极大启发,他似乎从中领略出水墨牡丹的精髓,一下子开了窍。自此,画艺精进。

李仁义告诉记者,因为多年研习牡丹,对于牡丹的画法他已经谙熟于心,水墨牡丹最难掌握的就是墨的运用。从墨分五色到墨分千层,主要是立体感,明暗变化。

严谨来说,带有彩色的牡丹都不是水墨牡丹,通常在创作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诸多问题:如用水墨润染的花瓣间不均匀而导致透明度较低以及整朵花的结构空间关系不突显,或花与花之间的用笔雷同,或花朵与枝杆墨色的关系浑杂不清等问题而败笔,其创作难度很大。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在反复推敲和笔墨实验中,他寻到了突破口,首先掌握墨汁的基色,基色调好后,在它的基础上减淡或加深,墨的层次就出来了,然后根据经验灵活运笔,墨色清雅的牡丹便会跃然纸上。

三十年的磨练,谦虚的李仁义老人才认为自己初步掌握了水墨牡丹的技法,可是在同行看来,他的画技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一位业内人士评价,李仁义老人的作品无论布局、笔墨,均泼辣豪放,气势逼人,立意鲜明,水墨润泽,极富生机。虽是水墨画成,却有富贵庄严之相,实属水墨牡丹上品。

李仁义多次参加省内外的画展,2004年8月,在全国“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大赛中他的水墨牡丹荣获一等奖;2011年,在甘肃省“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展”中他的彩色牡丹获得一等奖……他还被邀请为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

 

}~I)__T450W9X98{I%V93_F

B`7RSGY@OFNPW1C`35E[CWH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