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天之水网微信公众号 > 正文

【原创】石磨拉荞,一段“嘎吱嘎吱”悠长的记忆(天之水网)

DZZP[LHCSF7MW0`1G(2$`PL

 

今天

我们穿越一次吧

去天水的农村

看石磨拉荞

感受一回曾经的岁月


N[}OROCGOIS`939G5}OUK0P

 


  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对于石磨的记忆应该是特别深刻:每到夜晚,乡村的每个山坳里传出来的都是隆隆的石磨声,许多人在这隆隆的石磨声里进入梦乡……


SP[}TWG(`FTJ9`[GZK)9SIY

 

 

路过山川

 

我们先到了石节子美术馆

 

难得的机会,去看石磨拉荞之前

 

逛逛这个画一般的艺术村

 

 

A(E]O)CE}9_H1{`B49{O([E

 

 

《天空之城》看过吗?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这里...

 

S_O{HF4UC3PIBTYOF8I1QDL

 

 

难得天水有这么艺术的村落

 

诗情画意,有滋有味

 

 

%HQIB[3P7TZ7@_X5`)ROD$R

 

 

$OYOYRA2CO5RCBSC1ASSK7N


有没有觉得自己已经穿越了


 

W4Q11P[F@P4(NK{53DBFD6S

 

 

 

村里的大伯看见我们来很开心

 

他说,为石节子感到自豪!

 

 

[Z5LE77Z@SXK3T8)OY_[E_7

 

TP)6{AD(5M6]CU]}PPBAZ69

 

 

希望咱们的石节子美术馆

 

越来越美...

H~T{4GVO_5WVR7G$A~[2J4B

神仙塔


BY@QAID[R(CLAP)%ZYT0`@V

 

 

路过神仙塔

 

逢个好日子,求得一个吉祥如意

 

K`G$[%7WSLSJ@(Z(UQY{07B

 

 

 

小编

 


 

有人说,乡村文明是绵延数千年之久的中国文明之根。许多古老的生产与生活用具是乡村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繁衍出许多民谣、儿歌与传说——这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

 


 

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一些代代相传已越千年的农村文明,似乎在一夜之间冰消瓦解,许多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生产生活用具及生活习惯,只存在记忆中了。

 


 

让我们随着“嘎吱嘎吱”的石磨记忆,把自己装进这段岁月!


 

VF@KV8FB]5E41@NYDXZYAR1

 

 

 

{XHU4(UJQ$GI(Y8R_}P~7YN

 

 

 

顺利到达目的地!

 

老树,土墙,院落,是藏在山里的“宝贝”


E1DU4{Z2Q7RGM8HANGEO_XK

V43T~VP21SFU1)VBNR1N@`L


石磨拉荞


 

2]NT[HNK(CUMB]XY4}T15JU

 

 

 

 姨姨突然看到一帮子人拿着“长枪短炮”有些措手不及,但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PPKMX)QE$803]3{Z]S9})LF

 

姨说,自己磨的面好吃!虽然累人,但是值得!

7R]{O[M3(~9~LG`$4H)5Q81

LB31I05U$]U(W8C%CRL}Q4Q

TBHH(P]PXDHE5PNZD1$R5`3

 

石磨磨面,是个体力活,转个两三圈就很费劲村里哪家磨面了,别家都会去帮忙

 

 

99UILDJG][I~7M$NN{G$JPP

 

)`IR{G5`_7XQ[8%0W40HC}C

 

“都是自己人,和给自己干活一样”这是小编听到过最实诚的“闺蜜话”了


 

 

8_NFFI5U)$R0C9[D{FD@(QA

 

AH8P@J(FK{5UUIGR7Y6H3TA

 

 

小孙女一边吃馍一边看奶奶,姨姨磨面

 

让人看着心里特别的暖和

 

 

 

A5R$0Y5U3SSQ0V3]2UVEC@9

 

 

 

石磨的记忆 

 

作者:蓬文超

 

 

 

在人生的记忆里,总有一些刻骨铭心,历久弥坚。譬如童年情趣,少年情殇,青春爱恋,乡思亲情。在我的记忆中,总忘不了家乡的土疙瘩、高峻的山、清澈的水,忘不了家乡的牛哞、马嘶、狗吠、鸡鸣,还有袅娜的炊烟、漆黑的土灶和老屋里的石磨。
  老屋里的石磨通常在掌灯时分转起来,咯吱咯吱转响农村的生活,转响一家人的深情厚意。石磨的咯吱声,是我心里最动听的音乐,是我心里流淌不尽的河。
  母亲背着小弟,双手握着磨杆,磨杆弯担架在石磨的臂眼里,发出“叽叽”的声音。母亲前推后拉,手臂有节奏地摆动。大哥在磨前一勺一勺地放玉米粒,板壁上挂着的煤油灯柔柔地晃,像跳舞,像微笑。它柔弱的光,是那么明亮,那么温暖。一直照着我的心田,暖着我的心窝,伴我成长。
  石磨不远处是牛圈,没有相隔。牛儿是我的伙伴,是家的成员,它跟随我们早出晚归。磨窝里的玉米有它的甘苦和汗水。它默默地看着我们,长长的脖劲下一团草食蠕动,它悠闲地反刍着。我从牛儿晶莹的瞳孔里看到了母亲的身影,看到了石磨的转动,看到了煤油灯的跳动。它的眼里,把我们定格成一副美丽的画。
  儿时的滇南农村,大多数人家都有这样的一台石磨。上下两面,能动的叫磨盘,固定的叫磨底,安装在结实的磨台里面,石磨的周围是接面的木槽。石磨是家庭独立后不可或缺的家什。选用上好的青石,请十里八村有名的石匠,打磨,錾磨。我想,打磨錾磨的活计肯定不简单吧。可惜我没有亲眼见过,因为我家的石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
  推磨是力气活,我家的磨有七、八十斤重,我站在母亲身旁,学母亲的样推磨,当时大概八、九岁,一开始使劲推,推着推着就耍懒,不使力,甚至抓着磨杆,脚离开地,打秋一样。母亲知道了,笑着嗔我几句,也不怎么责备我,只是更加使劲推。
  大石磨用来磨玉米、荞,小石磨用来磨黄豆、辣椒。大石磨重,一般两个人推......
  农村通电后,石磨逐渐退出了舞台,静静地闲置在一旁,没了往日的欢唱。钢磨取代了它的位置。母亲跟我说,还是喜欢吃石磨推出来的面做的饭,口感好,又香又甜。她还说,钢磨推的玉米面有股“电气”。我笑了,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她说的“电气”是什么味。
  来到儿童游乐场,能够见到各种精致的玩具,用决明子滴漏。我看到了一台小磨,甚是可爱,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可是,他们知道真正的石磨吗?他们会念“推磨移磨,粑粑两个……”的歌谣吗?在他们以后的记忆里,还能够回到煤油灯、石磨和老屋的影子里去吗?
  我想,是不大可能的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