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小说散文 > 正文

侃侃“洋”

 中国近代的历史是很让人回味的,只要稍以留心,会发现其中作怪的还要归结为一个“洋”字。

    我们的祖先即聪明又愚蠢。四大发明早于欧洲五百多年。当我们的祖先用火药开山炸石之际,欧洲人已用它造出的洋枪洋炮;同样当我们的祖辈将指南针用于罗盘看风水时,欧洲人已用于航海了。

    终于,十八世纪,外国列强以炮坚船利为依靠对地大物博的中国开始了殖民活动。我们勇敢的国人手持大刀长矛进行保家卫国,其忠勇之情无与伦比。但不久就被外国的洋枪洋炮所慑服,白银、国土换来了暂时的苟安。从此,很有几个人喊了一声“师夷之长以制夷,”尽管“夷之长”没有学多少,不过“师”的态度给后人带来了议论的话题。

     漫漫的长夜啊,漫漫的长夜。我们伟大的祖国被“夷”之洋枪洋炮慑服达一百多年,我们多少可爱的同胞为捍卫民族的尊严葬身于洋人的坚船利炮之下。伴随物质的进攻而来的是物质和精神的诱惑。洋货对中国人吸引力不亚于民族精神和自给自足的传统眼光。手摇纺车的生产方式,铜钱厚的家织布的衣着,清油古灯的照明------不久就被外国的洋布洋蜡等看得眼花缭乱。难怪乎现在还有人将火柴叫“洋火,”将香皂叫“洋碱,”将瓷盆也要习惯性的带上一个“洋”字……

    新中国成立后,除了苏联的先进技术在我国“洋”了一阵而未完全洋化以后,中国又基本上自首闭关了。这是国人却显示出了亘古未有的聪明和骨气,卫星也飞上了天,这时的国产品国人丝毫没有感到低劣,发而觉得实在耐用。以至于现在人们总有一种怀旧心理,对那时的产品念念不忘。

历史总是前进的,中国人终于自己打开了闭关自守的大门,实行了开放性的改革。这时当年被“马希波罗”所描写的遍地黄金的东方似乎又闪起了金光,洋人及洋货也不断涌入国内。国内随之而来的是拜洋:洋货先成为有钱者日常生活的标码和炫耀的资本,继而某些老爷们就非洋车不坐,非洋货不用,一般消费者谈洋津津乐道消费上可望不可及,已成为国人普遍的心理。

“洋”更成中国企业的擎天之柱。绝大多数的广告没有不带“洋”的,除了“祖传秘方”“地下挖掘”,就是“中外合资”“引进外国技术”,“国际投资”等等。没有洋的内容,就是洋的包装和洋文泛滥,“洋”已成了优的代名词。商人说话更是没“洋”不行,随便说“进口”“引进”等就象现在人们说“某某人是某某长的姨甥舅婊娼”一样,似乎不带“长”所说之人是没有光彩的,同样不带“洋”,所谈的商品就意味着低劣,生意就意味着贬值。

惧洋、慕洋、出洋是中国人对洋态度变化的历程。先是大批学子以留学为名一去不返,接着是影星歌星等“星”儿们又漂洋过海,潇洒而去,再接上是领导、大款、经理、老爷们出洋兜风,镀金,见识贴面舞、脱衣舞、脱衣舞……

中国人的崇洋言行和崇洋意识,使中国的英才们去而不返,让人疑惑的是,这些被称得上国际的精英,在国内萎靡不振,在西洋却如囊中之锥,脱颖而出。我们中国用黄河、长江蕴育的心血培植的精英所创造的精灵智慧何以在国内就引得同胞们的眼红心跳呢?

西洋并非点石成金之所呀!何哉?

倘若能以中国的洋史为经,以现实为纬,答案是不言而谕的。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