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西部文化 > 正文

为军旅题材提供多种文学书写可能

刚出炉的第八期《人民文学》杂志推出军旅题材专号,聚焦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的巍巍征程、日新月异的军队建设和部队生活——

为军旅题材提供多种文学书写可能

-2014年开始,每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人民文学》就策划推出军旅文学专号,连续做了五年,引起了文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新鲜出炉的第八期《人民文学》杂志,囊括了纪实类散文、中短篇小说、戏曲剧本、诗歌等多种体裁,丰富呈现当代军旅文学光谱,令读者一窥中青年军旅作家的整体实力和精神气象

-本报记者许旸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伟大征程,呼唤高质量的军旅文学作品。昨天新鲜出炉的第八期《人民文学》杂志,几乎以一整本刊物的容量发表军旅题材作品,囊括了纪实类散文、中短篇小说、戏曲剧本、诗歌等多种体裁,丰富呈现当代军旅文学光谱,也令读者一窥中青年军旅作家的整体实力和精神气象。

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的巍巍征程,日新月异的军队建设和部队生活,为军旅文学的审美表达提供了丰富题材和艺术探索的各种可能性。《人民文学》主编、评论家施战军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每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人民文学》就策划推出军旅文学专号,连续做了五年,引起了文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

彭荆风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散文,追忆澜沧江南岸剿匪经历

本期《人民文学》军旅文学专号,刊发了前不久去世的著名云南军旅作家彭荆风生前最后一篇散文作品《在澜沧江南岸》。作者在文中回眸军旅往事,追忆了自己1952年从昆明到西双版纳,随部队在澜沧江南岸大黑山拉祜族地区剿匪的经历。大量鲜活饱满的细节,读来惊心动魄。

上世纪50年代的澜沧是不少人眼中的蛮荒之地,一些公路还在勘测和修建中,一条步行小道蜿蜒在莽莽群山间,但彭荆风和军人们没有向困难低头,翻山越岭、晓行夜宿走了整整十天,才到达三十九师驻地普洱。即便这样路途颠簸,一本精装的西蒙诺夫小说《日日夜夜》和两个笔记本,是彭荆风怎么也“舍不得丢掉的”。

彭荆风后来根据这段剿匪和发动群众的经历,先后写了《拉祜小民兵》《当芦笙吹响的时候》等小说,后者还改编成电影《芦笙恋歌》。“只可惜我那时候文学功力还差,又受了当时文学界许多框框套套的制约,不敢大胆发挥想象力,并细致观察生活摄取素材予以巧妙的构思,以致许多生活感受如火花片羽般一瞬而逝,再回头已难以寻觅。”散文结尾,彭荆风不无遗憾地总结创作得失。

明年是方志敏同志诞辰120周年,本期《人民文学》军旅文学专号头条刊发了步川、李蓬荻的革命历史题材现代戏剧本《方志敏》,以方志敏烈士家乡戏弋阳高腔的方式,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信念、担当。时任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在牢狱里有一段铿锵唱词: “敌人摆下的路:或苟活,或死亡。布尔塞维克的战士,决不能抛弃信仰,跳入秽臭的污水塘。不能和敌人做一伙,让无辜的百姓遭殃……”读毕感人至深。

为“凡人英雄”立传,当代军旅文学长廊增添动人形象

本期《人民文学》军旅文学专号推出多部中短篇小说,抵近改革强军大潮下的军旅生活现场,表现了当下空军、陆军、海军等各兵种普通官兵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尝试为“凡人英雄”立传,以文学的笔触凸显人民子弟兵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以及他们的欢乐忧伤,一批“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军人形象跃然纸上。

无论是王凯的中篇《楼顶上的下士》所塑造的责任心强、性格可爱的指导员,还是言九鼎小说《弹壳落地》中所描绘的部队官兵转业、随军家属就业等日常生活,无不将文学目光聚焦于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的普通官兵,构筑起人物的情感张力,以独特审美视角观照当代军人的工作生活状态,为和平时期的军旅文学写作开拓了创作资源。

这些作品在小说叙事手法上也力求多元化,尝试艺术探索的各种可能性。比如李潇潇的小说《一艘军舰的意识》,对行驶在大海上的军舰做了寓言化的艺术处理,抒情浪漫色彩呼之欲出。杜光辉的小说《风雪高原》逼真还原了老军人在过往年代驻扎边疆的图景,文风扎实不炫技,惊心动魄都潜藏在平凡处。文清丽的短篇小说《兵家列传》于家长里短中展现军人丰满的家庭关系,十分接地气。

不难发现,这批书写部队官兵在强军路上的梦想与豪情的文学作品,也不回避军人作为普通人所面临的各种世俗困惑与两难抉择。恰如老一辈著名军旅作家徐怀中所说的:“军事文学要写英雄豪情,也要写人之常情,还要写在特殊环境下人性的特殊表现。战争文学当然要写金戈铁马,要写血与火的考验,但不能一味局限于此沦为套路,如果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缺失了人之常情,很难深入下去。”

24页诗歌专辑发掘基层声音,有激昂脉动也有铁汉柔情

本期《人民文学》军旅文学专号还有一大亮点,拿出24个页码给了诗歌。这些作品大多来自《人民文学》与《解放军报》 《解放军文艺》在今年上半年发起的面向现役基层官兵的军旅诗歌征文活动,诗作中既有强军热血的激昂脉动,强军思绪的深沉潮涌,强军实践的坚实足音,也流淌着铁汉柔情。

在施战军看来,诗歌专辑发掘了来自部队一线基层的声音,对军队的历史和当下作了较为深入的观察思考,为新时代军事题材诗歌写作提供了新路径。比如《站军姿的艺术家》诗歌中写道:人们并不了解/军姿中每一位战士都是艺术家/当秒针嘀嗒,时间越走越慢/疼痛和沉重全方位袭来/眨眼间就会引发一次肉身的沸腾/而实际上,整支队伍一直纹丝不动/身体与大脑维持着精妙的平衡……又如《训练场边的栀子花》吟道:除了啜饮阳光和露水/这些栀子花,还被硝烟熏陶/因而比别处的花儿更鲜艳、更茁壮/调皮起来更调皮,安静下来更安静/能听得懂呐喊、番号和军歌嘹亮……

这些诗歌以军营生活中的常见意象为艺术元素,用拟人化修辞、多帧画面的移动与定格,在对军人终极价值的追寻探求中,让跨越庸常后升华的浓浓诗意,展现出当代军人的责任和使命。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