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甘肃 > 正文

一条充满希望的脱贫之路——武威市精准实施“八大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综述

【三年决战奔小康】

一条充满希望的脱贫之路

——武威市精准实施“八大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综述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伏润之

深秋,走在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放眼望去,过去贫瘠的土地上牛羊圈舍、日光温室拔地而起。

赵雄泰是易地扶贫搬迁至此的贫困户之一。今年,他放下山里的10亩土地,成为古浪县绿洲牛产业基地的一名产业工人,不但在牛产业基地入股,还到基地打工,各种费用和分红加在一起,一年收入6.2万元,脱贫近在眼前。

“给钱给粮,都不如引来致富产业实在。”如今的武威市,无论是扶贫干部还是贫困群众,都把发展特色产业看作脱贫的“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困地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为此,武威市以钉钉子精神抓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落地,坚持精准扶贫与转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方式深度融合,立足区域特色与优势,按照沿山、沿川、沿沙三大产业带布局,精准实施“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特色产业,走上了由脱贫向小康、由一家一户增收向发展现代农业的快车道。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头戏”

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下辖的古浪县是省定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天祝县为国定“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脱贫任务异常艰巨。

今年9月,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公示我省2017年度拟摘帽退出12个插花型贫困县中,武威市凉州区和民勤县赫然在列。脱贫成绩来之不易,对于山大沟深、荒漠化程度严重的武威市而言,产业扶贫功不可没。

武威市有2个深度贫困县、2个深度贫困镇和115个深度贫困村,扶贫攻坚主战场集中在山区、荒漠地带,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地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至关重要。

武威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脱贫攻坚的根本在于产业发展,如果没有产业,脱贫攻坚就没有根基。越是时间紧、任务重,越要突出重点难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产业扶贫的核心是因地制宜。去年开始,武威市鲜明树立脱贫攻坚大抓产业导向,制定实施《武威市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召开全市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突出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特色产业,一场场持续发力、任务艰巨、信心十足的产业扶贫战役在武威全面打响。

9月下旬,记者沿银双高速向西行进到古浪县黄花滩时,高速公路两旁整齐的白墙青瓦房成为戈壁滩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古浪县易地扶贫搬迁的现场,12个移民新村一路排开,过去山里居住的近6万贫困群众已经搬迁至此。

数万人在一片新土地上重新生活,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搬得来也难稳住。

让人倍感振奋的是,围绕移民新村已经建起6000多座日光温室,蔬菜、牛羊产业遍地开花,移民群众旧屋换新颜的同时,也在享受产业扶贫带来的红利。

李春花原本住在古浪县横梁乡中泉村,搬迁到黄花滩时也曾为生活犯愁。为加快发展产业扶贫,古浪县与甘肃顶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富硒肉牛产业扶贫项目。结合贫困户产业形式单一、收入来源少等实际情况,着力推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通过依托公司为养殖户统一提供育肥牛犊、饲草料、机械设备、防疫和销售等一体化服务,产生效益资金由合作社整合,实现全乡未脱贫户分红全覆盖。这意味着,横梁全乡通过牛产业就能稳定脱贫。

随着产业的推进,李春花的顾虑全部被打消。她算了笔账:“贫困户可以贷款48万元,入股到顶乐公司,利息由公司承担。48万元可以饲养33头牛,每头牛年收益1000元,一共3.3万元。有精力的人还能在公司打工代养其他牛,代养费每头牛每天0.8元,以代养99头牛计算,每年收入预计2.9万元,两项收入相加每年预计收入6.2万元。”

古浪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产业就是古浪县脱贫攻坚最大的抓手,以牛产业为例,划分为多种模式,目的是为不同类型的贫困户提供适宜脱贫、能够实现脱贫的路径。

产业扶贫带来的,是一组充满希望的数据:古浪县计划年内引进肉牛2万头,带动1400户贫困户脱贫;黄花滩移民区万只种羊繁育基地年内可繁育优质羔羊10万只,带动4300户群众稳定脱贫;6000座日光温室带动4600户群众走上脱贫之路……

冷资源”发挥“热效应”

今年夏天,记者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镇鞍子山村采访时发现,高海拔地区的盛夏本是农闲时节,村里却看不到一个人。

“大家这会儿都在香菇棚里忙!”村支部书记道出原委。

鞍子山村,天祝县贫困面最大的村子。过去,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生活,大家收入低、脱贫没信心。而今,香菇产业正在小山村崛起,成为脱贫的坚实力量。

距离村子不远,记者在一座座香菇棚里看到,菌棒上饱满的香菇正在茁壮成长,大棚外来自全国各地的香菇收购商正在等待新一茬香菇的收获。

唐鸿军家以前在天祝县安远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松山镇,今年第一次试种香菇,9月第一茬已经卖了上万元。“前几天行情好,一斤地头收购都要4.5元,一年产四茬,收入至少3万元,我们积极性特别高。”

天祝高海拔、气候冷的劣势在产业带动下,一跃成为巨大优势。臣祥菌业法人代表曾宝成2014年就在天祝县考察香菇产业,如今已建成4700平方米菌袋拌料灭菌车间、13立方米大型菌袋拌料生产线。当初,让他下决心在天祝县投资的动力,就是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他说:“香菇生长最佳温度是25摄氏度以下,夏季南方由于高温根本种不出香菇。天祝县夏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出产的香菇品质在全国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填补市场空白、价格高。”依托香菇产业,松山镇扶贫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贫困户反映好香菇卖出了好价钱,脱贫有了信心。

产业选得准,沉睡的资源就会被盘活。登上天祝县南阳山移民区制高点,只见五彩缤纷的藜麦随风摇曳,一眼望不到边。“这片藜麦有3万多亩,全球有521个藜麦有机品种,在这里能看到486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书元自豪地说。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里过去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土壤种植传统农作物的产量非常低,成熟度极差。意想不到的是,看似贫瘠的土地却最适合藜麦生长。杨书元和他的研究团队研究后认为,祁连山沿线非常适宜藜麦生长,而且品质极佳。

高品质的藜麦试种成功,解决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脱贫产业三大问题。天祝县在特色产业发展中,不仅仅满足于发展一产实现的脱贫,更主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效果,夯实乡村产业振兴和全面奔小康的根基。

机制保障阔步前行

扶贫产业怎么发展?金融扶持怎么扶?龙头企业怎么带动?去年以来,在产业扶贫的实际推进过程中,武威市在体制机制上做了很多有益探索。

从科学确定特色产业到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到增强产业支撑保障能力,从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到形成各类资金扶贫合力,从创新金融扶持机制到加大保险支持力度,一个个紧紧围绕贫困县区产业发展的施政布局正在武威展开,思路愈发清晰,架构愈发完善。

产业脱贫产业富民工程方面,实施冷链物流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着力培养到村到户特色产业;对于良种良法引进、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等予以奖补;严格执行到户产业扶持资金人均5000元标准,按照每户最多不超过3万元的要求,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其中一半用于补助种养产业发展,另一半用于入股、配股到与贫困户发展产业密切关联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

一个龙头企业的扶贫势能有多强?甘肃正阳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马铃薯产业给出了答案。依托古浪县直滩镇上滩村顺天农牧专业合作社、民权镇吴家湾村大华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等7家专业合作社签订5万吨马铃薯订单,受益农户达5000户以上。根据国家农产品风险防控相关政策,将中央补贴种植险种引入马铃薯种植户范围,进一步完善防控机制,解除农户后顾之忧。

“武威市在产业扶贫中注重激发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探索推广订单帮扶、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龙头带动模式,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分享到红利。”武威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为此,武威市专门出台实施意见,对连续3年稳定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龙头企业给予支持。同时,在保障农业企业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政策。

为扶持扶贫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武威市从去年开始接连出台多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产业扶贫顶层设计,加强了财政、金融、农用水电、用地和智力多项支持,力争让每位贫困户都能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脱贫路子。

金秋,是收获希望的季节。在武威,德青源金鸡项目、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海升集团现代化温室项目等一批批精细、精准的扶贫产业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已经实施的扶贫产业正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成为现实。

为了实现2020年减贫5.56万人的目标,武威市脱贫攻坚硬仗的总攻号角已经吹响,产业扶贫承载着希望和重任,长风破浪,阔步前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