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让“有进有出”倒逼景区“有质有量”

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根据5A级旅游景区年度复核结果,取消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大院景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5A级景区被摘牌7天后,乔家大院关门10天进行整改。连日来,祁县连续出台多项整改措施,并两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整改情况,明确了一个月时间集中整改,半年时间规范提升,一年时间再创5A景区的目标。如今,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乔家大院景区整改得怎么样?设定的一年时间再创5A级景区的目标是否科学合理?这一目标又能否实现?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8月17日《法制日报》)

尽管不是史上“首摘”,但乔家大院此次摘牌引发的震动不小。一方面表明文旅部对景区监管动真格、严要求、不姑息,A级景区评定不是只进不出,而是动态管理机制。此次摘牌,意味着退出机制的常态化。另一方面,对于摘牌景区来说,摆在眼前的困难是如何再复牌。景区应好好反思,一改以往重申报、重牌子,轻质量、松管理的现象。只有认真落实整改,切实提高景区的整体质量,促进景区获得更好的发展,才是“摘牌”的意义所在。

大众旅游时代,游客对旅游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此前由于退出机制的缺失,包括5A级在内的A级景区基本上是能进不能出,使一些星级景区申报成了“一锤子买卖”,一旦被评级后就觉得进了“保险箱”,从而忽视了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与其相应的A级景区标准不匹配,引发了游客的吐槽和不满。而实施“有进有出”,则有利于倒逼景区“有质有量”。

推进景区“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一要强化日常监管。A级景区不符合等级质量、旅游市场秩序混乱,说到底还是监管不得力。政府不能止于事前资格审查,还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同时赋予游客更多话语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让景区质量维持较高水准。二要加大整治力度。坚持“整治、创建、提升”并重,建立多管齐下的旅游秩序整治模式,如每年开展A级景区创建与复核工作,对质量下滑的进行问责,鞭策景区自我检视、自我提升。

第三,要完善评定机制。不必讳言,过去在A级景区评定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客观条件、轻公众评价的现象。应推进A级景区由消费市场、行业组织、专业媒体、旅游智库数据等第三方来评定,而不是只由行政机构认定景区质量等级。当然,对于被摘牌的景区,如果整改彻底,达到等级标准,通过综合评定,应恢复其相应“身份”。

实施景区“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拿牌和摘牌都不是目的,倒逼景区服务“有质有量”才是根本。只有让A级景区的牌子真正名副其实,才能不断提升A级景区的品牌含金量。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