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务 > 信息 > 正文

2020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亮眼流动性合理逆周期调节有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1日讯 7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2020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狭义货币(M1)余额60.43万亿元,同比增长6.5%。上半年净现金投放是227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方面,初步统计,2020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6.22万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是2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  

同日,央行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总量指标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都明显高于去年,全社会的流动性是合理充裕。此外,逆周期政策提供信用支持已经在实体经济方面取得效果,当前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是允许的 

 M2、社融同比均高速增长 不会引发通胀及房价上涨 

关于上半年M2和社融均高速增长的情况,阮健弘表示,从数据上可以看到上半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在持续的加大。上半年保就业的政策在加码,在金融方面,住户的存款同比增加1.51万亿元。在企业部门方面,企业的存款上半年同比多增3.44万亿元。另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在密切的配合,这两者的存款上半年同比少增9199亿元。 

针对M2和社融高增速会否引发通胀和房价上涨预期的问题,阮健弘回答称,中国经济不存在长期通胀或者通缩的基础。整体来看上半年金融总量充足,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比较高,这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国的经济运行是处于基本平稳的状态,供需两方总体上来说比较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而且更加灵活适度。 

阮健弘指出,房地产融资也在保持比较稳定的状况。5月末全口径的房地产融资增速10.3%,增速比同期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要低2.2个百分点。 

  应允许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 

谈及宏观杠杆率,阮健弘表示,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央行测算中国宏观杠杆率提升了14.5个百分点。目前来看,可能二季度宏观杠杆率还会上升。 

阮健弘指出,要看到宏观杠杆率上升背后的机理。当前宏观杠杆率上升是逆周期政策调节,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上升。这种阶段性上升是金融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实际上这么做是为未来合理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条件。 

“虽然二季度宏观杠杆率还会上升,但更要看到逆周期政策支持实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济和生产秩序都在加快恢复。应该说金融逆周期调节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效果都在体现。”阮健弘表示,央行对全国一万家实体企业调查显示,截至6月15号,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已经达到或者是超过去年二季度的平均水平。服务业的开工率已经回升到了90.7%。 

 疫情政策措施具有临时性 可自动退出 

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表示,目前中国是正常的货币政策。虽然中国遭受疫情严重的冲击,金融市场也出现过波动,但整体经济运转和金融市场运转是正常的,没有出现恐慌、市场失灵的情况。 

针对应对疫情货币政策何时退出的问题,郭凯指出,疫情期间临时性的政策措施是针对不同时点需要来设定的,当政策设定的情形不再适用时,它们就自动退出。今年疫情以来中国货币政策有两个主线,第一个是正常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通过总量、价格、结构工具来提供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使货币信贷能够为经济复苏提供足够支持。第二个是针对疫情出台的一些特殊的、阶段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今年2月出台的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目的就是在当时保障医疗产品的生产和重要生活物资的供应。后来出台的5000亿元支持复工复产的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是为了使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中小微企业能够得到信贷支持,支持他们复工复产。目前,医疗产品生产产能已经很大,物资保障充裕,复工复产进展比较顺利,所以以上两个政策都已经完成使命退出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