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让信息赋能乘风破浪的“新农人”

在山东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无人机”飞防作业、乡村航拍、青少年创客培训等项目完备齐整,继续往村里看,文旅融合、科创等项目更是“惊喜不断”。夏日里古朴的小山村,人来人往,非常热闹。(8月3日大众日报)

上云用数、信息赋能,“互联网+农业”不仅让土味山货逆袭成网红尖货,更让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切换到了惊喜不断的“快车道”。网友们耳熟能详的“渔小仙”、“大山里的秘蜜”、“秦巴奶奶”等IP,已经成为现代文明与传统农业的“嫁接人”。

《2020年网络扶贫工作要点》提出,要鼓励基层和网信企业运用互联网创新扶贫模式。事实上,从今年一季度100多位县长市长走进直播间为当地产品代言,到抖音近期发起的“新农人计划”招募有志于乡村建设的海量创作者……一些共识越发清晰:手机成了“新农具” ,流量就是“新农资”,短视频便是“新农活”。

疫情黑天鹅来袭,农业转型迫在眉睫。信息助农、智慧农业——这是建设现代农业体系的必由路径,亦是提速乡村振兴的最优选择。培育新农人,打造好平台,借助原生态的三农短视频等信息方式,在为优质内容赋能的同时,亦在为优质产品与服务拓展变现之路。说到底,信息化为农业转型提供了乘风破浪的竞技场:擦亮老品牌、培育新市场,让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货,站上全球终端消费链条的C位。

优质互联网平台推进的各色“新农人计划”,一方面有助于将最好的产品送到最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城乡之间的深度融合,打破二元格局、实现同体效应。更长远而言,在数字经济的蓝海之上,中国农业也能构建属于自己的信息化产销体系。当前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25亿人,受益于网络提速降费、短视频风生水起等利好,“被沉默”的传统与“被边缘”的声音,亦能传遍最广袤的舆论空间,更多人“记录美好生活”的热望一旦被唤醒,必将成为追寻美好生活路上的磅礴势能。

如果说电商平台是“大有可为”的,那么,短视频海洋亦是“大可作为”的。当信息成为撬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支点,我们有必要在“木桶短板”的农村为三农事业积极赋能。一则,这是大平台的企业社会责任。阿里也好,抖音也罢,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农村新文化、农业新经济,需要顶级平台在流量扶持与运营管理等形而下层面有位有为。二则,这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尤其是原生态的信息传播,很容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个别短视频平台低俗成风的困局,在“流量为王”的疯狂之下,已经不是自律能纾解的现实课题。

从“人人皆有麦克风”到“人人皆有视频号”,信息技术改变着生活范式与生产形态。当“每一种内容风向都有隐藏的商业逻辑”成为现实,我们既要鼓励农业在信息时代要有“诗酒趁年华”之心,亦要警惕粗鄙灰黑的信息传播污染农村文化之水。发挥大平台的示范作用、提升大农业的转型之能,不妨从培育新农人开始,让互联网+天空下的三农事业,心有万丈光、路有千里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