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企业百万年薪招“天才”:吃够草的马儿跑得快

新闻背景:

华为高薪聘请应届毕业生的消息,近日又成为热议话题。据报道,今年华中科技大学有两名刚毕业的博士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入选“天才少年”的毕业生,年薪底限为89.6万元,最高限为201万元,至今只有4名博士生拿到最高限年薪的录用书。

为广大学子树立了奋斗榜样

“天才少年”最突出的两个优势,一是“天才”所指向的能力。此次被录用的几人无一例外,都在科研方面有出类拔萃的表现。二是“少年”的年龄。青年科研人才的知识储备是“最新版本”,而且思路比较活跃,更加敢闯敢拼。近年来,科技赋能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青年科研人才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而他们科研成果的价值,很难用几百万年薪衡量。【详细】

近年来,应届大学生就业难和低起薪现象的出现,以至于在投入和产出上出现了严重不平,进而使得“读书无用”深入人心,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社会学家韦伯对农民追求下过定义,就是处于“传统主义”下的农民,其追求的并不是得到最多,而只是追求“得到够用而付出最少”。在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4年的花费,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也使得农民对孩子教育不再像以往那样看重。【详细】

反映出企业唯才是举的取向

任正非去年表示,希望他们能像“泥鳅”一样激活队伍,使公司焕然一新,就表达了这层意思。给予科研人才更优厚的待遇,不搞论资排辈,更能激发人们的科研热情,在企业内部形成重视技术的导向。只有通过科研人员进行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才能冲破封锁,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详细】

一流的人才,当然要有一流的薪酬体系。在科研投入和人才招揽上,华为一向不惜重金。华为一年在研发上投入上千亿元,目前拥有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有15000人从事基础研究,还有6万多名产品研发人员。从科研到应用深入耕耘,华为本质是一个技术驱动的科技公司。在一家以科研人员为主力的公司,不舍得重金投入,吸引不了人才,也难以留住人才。【详细】

对“读书无用论”有力回击

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是对“读书无用论”的有力回击,是对多年苦读的莘莘学子的最好的激励,是一种良币淘汰劣币的正向循环。刚毕业就攀上人生巅峰,这样的人才固然稀少。对许多人来说,虽不能及,亦可心向往之。只要努力读书,就有机会出人头地,只要实力够硬,就能大展身手。关键是,市场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这样的社会即使竞争激烈,也能让人输得心甘情愿,活得痛痛快快。【详细】

“天才少年”终究是极少数,不是就读计算机、软件工程等热门专业就会得到两百万年薪。入选者经历了层层选拔才最终脱颖而出,他们能够获得高薪,与其能力素质相适应,作为顶尖人才被招纳,要面对的也是顶尖难度的科研任务。肯定个人凭借能力与努力获得相应回报,理应成为社会共识。【详细】

微言大义:

@财女:一级棒!

@语芙青筠:有钱任性,尊重人才好品德。

@熊猫267:天才只是少数人。

@航空大话君:羡慕啊。不过也学不来,毕竟是得真本事才行。

@小象家园:希望体制内外共同努力,营造“天才必大有可为” 的环境土壤。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要想”马儿跑得快”,就得让“马儿吃够草”。情感留人也好,事业留人也罢,待遇留人是最基础的。这样的高薪揽才更是一种双赢,企业不仅赢得了业界称誉,更抢滩了人才红利。当然,这样的激励不仅是停留在金额数字上的单向激励,顶尖企业与顶尖人才的双向选择,其实也在向全社会传递一个信号:人才拥有无限可能。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