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务 > 信息 > 正文

20万亿基金规模排行榜 明星经理可能收益率降低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随着A股市场近年来的持续上涨,公募基金正在成为人们争相布局的一种理财方式。据2020年公募基金四季报数据显示,到去年底规模已经近20万亿元,相较2019年底总规模14.77万亿元,同比增长34.66%。其中,股票基金加上混合基金的规模达到了6.42万亿元,较2019年底二者合计的3.19万亿元规模,增幅高达101.25%。权益类基金成为去年公募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业内人士也表示,历史规律表明,估值扩张带来的收益增长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两年,对于未来的A股市场,要做好估值收缩的准备。此外,基金经理的精力是有限的,随着规模越来越大,能不能找到承载这么多资金的投资标的,会越来越成为问题。最后可能导致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不得不配置较多的大市值龙头公司,并且逐渐尾大不掉,调仓会比较困难,如果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和规模的匹配性降低,收益率降低是大概率事件。

公募基金将进入20万亿时代 权益类功不可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2020年公募基金四季报数据显示,到去年底规模近20万亿元,相较2019年底总规模14.77万亿元,同比增长34.66%。

其中,2020年底,股票基金(2.06万亿元)加上混合基金(4.36万亿元)的规模达到了6.42万亿元,较2019年底股票基金(1.30万亿元)加混合基金(1.89万亿元)的3.19万亿元规模,增幅高达101.25%。

这说明2020年的基金规模暴涨中,权益类基金起了关键作用。

来自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公司规模(剔除货币基金,含估算基金,下同)前10名是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

“从去年四季报情况来看,公募基金‘头部化’效应在基金牛市的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加强。无论从管理规模还是市场份额来看,前十大公司都在加速集中。四大行股东背景基金公司全部淡出前10强,凸显行业市场化竞争加剧。”一位基金经理指出。

“从四季度前10强公司排行来看,无一例外是‘营销’+‘业绩’两手抓的公司。从近年来基金非货规模排名与金牛奖获奖情况来看,纯投研业绩因素在逐渐淡化,具备创新营销思路的基金公司正在进一步崛起。”一位基金业资深人士表示。

上述基金人士认为,对于发展基金规模来说,“电商平台和新型品牌营销是未来营销的主战场。此外,如何加强与头部销售渠道的绑定也是大文章。”

对基金规模10强榜单位次上升最快的中欧基金,上述基金人士认为,“中欧基金的电商平台营销做得特别好。以中欧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葛兰为例,去年一季报她的管理规模才80亿,去年二季报在没有新发的情况下规模达到了200多亿,去年三季度发中欧阿尔法认购量800亿,主要是靠的电商平台做的持续营销。”

此外,上述基金人士表示,“鹏华基金在加强与头部销售渠道的合作上做得很成功。”

目前基金公司都在加强与头部销售渠道的合作,基金头部销售渠道包括招行、工农中建四大行,以及蚂蚁等互联网平台,以及包括现在宁波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等近年起来的渠道。

从数据来看,去年四季度,35家基金公司进入“千亿俱乐部”。事实上,权益基金规模占比较大的公司盈利能力也比较强。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旗下基金盈利最多的是易方达,达到了755.63亿元,紧随其后的华夏基金盈利达490.75亿元。此外,汇添富、富国、广发、嘉实和中欧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去年四季度利润总计均在300亿元以上。

格上宏观研究员董海博认为,去年偏股型公募基金规模明显提高,主要是因为过去一年中A股赚钱效应良好,基金业绩普遍较好,同时A股市场有效性提高,个股分化比较明显,对研究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才吸引了投资者增配基金。其认为,接下来,从3-5年以上的长期维度来看这一趋势预计将会延续,但短期则需注意市场若发生较大回调可能引发集中赎回。

巨大规模增加基金经理操作难度 降低收益预期成业内共识

另据中国财富网报道,深圳一位基金销售人士表示,近期新基金发行市场火爆,一方面和A股市场行情走好、渠道开门红动力足有关,而最核心的还是优秀投资人才稀缺,渠道不遗余力推荐、投资者追捧,而信息交流的频繁更加剧了这一现象。

基金发行热潮的背后,行业内一直不乏理性的思考。“2021年会更加辛苦。贝塔的作用越来越小,个股的阿尔法在基金收益里会有显著权重,要看各家公司投研实力的真正比拼。”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基金基金经理李晓星直言。“展望2021年,总结起来就两句话:聚焦比较优势,回避‘犀牛’风险。股市总体风险可控,系统性投资机会不大,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博时基金表示,经过两年的大幅上涨,估值提升速度跑在了盈利增长速度的前面。权益资产全面趋势性上涨的概率减小,投资者需要适当降低收益率预期,注重结构性机会的把握。

泓德基金研究总监秦毅认为,目前市场处于2019年1月开始的结构性行情的中部位置。过去两年,指数与基金均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正收益,这当中既包含了公司业绩增长,也包含了估值的扩张。历史规律表明,估值扩张带来的收益增长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两年。对于未来的市场,要做好估值收缩的准备。

谈及一季度的投资机会,科技、消费、顺周期等赛道被广泛看好。

李晓星表示,从投资机会来看,在消费和科技领域,中国相对其他国家有很强的比较优势。科技赛道中看好电动车、光伏、智能终端、软件应用和传媒内容。消费赛道中看好可选消费、乳制品和医药。“消费基本面没有问题,景气度还在向上,但估值不可否认已处于历史高位。而科技赛道,产业自主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估值处于历史低位,2021年的业绩增速也会不错,相对更看好科技股。”

“股票市场春季躁动行情或将启动,行业配置层面坚持聚焦顺周期品种,包括金融、周期成长、可选消费的核心资产。”国泰基金投研人士表示,金融板块前期表现落后,随着经济上行与地产数据的修复,行业将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周期板块阶段性表现会占优,结构上将从地产基建转向出口,预计回升到明年上半年的水平;重点关注有色、化工、机械等细分板块。消费板块重点关注可选消费,如白酒、军工产业链。新能源车、军工板块属于景气向上阶段,受益于景气向上与十四五的催化。

博时基金表示,顺周期中复苏弹性较大的化工、有色,竞争结构好需求不错的白酒、白电,中游制造基本面和政策支撑的高端制造、军工;结构升级中的新能源产业链、智能汽车、科技中的半导体、云计算、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等都有机会。

“基金经理的精力是有限的,随着规模越来越大,能不能找到承载这么多资金的投资标的,会越来越成为问题。最后可能导致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不得不配置较多的大市值龙头公司,并且逐渐尾大不掉,调仓会比较困难,如果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和规模的匹配性降低,收益率降低是大概率事件。”董海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当投资者蜂拥追捧某一种资产时,其投资收益率会降低,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