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民俗 > 正文

记忆中的天水年俗

过年是一个很有温度的词语,更是一段歇息灵魂、感悟过去、憧憬未来的安静时光。每当过年,我总爱回忆童年时过年的情景。那些充满炊烟味的天水民俗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腊八粥

提起腊八粥,嘴里就有一种生津的感觉。一到腊八节,家家要做腊八粥。女主人早在初七晚上就开始挑豆子、剥花生、炒芝麻、淘米,也有的是在初八早上四五点起来干的。然后把准备好的料倒进锅里加水熬起来,先用大火把水烧开,再用小火慢慢地熬。全村的腊八粥最董大娘熬得好,她在粥里加了瘦肉粒、豆腐粒、红绿丝子,色香味俱全。等腊八粥熬好了,一掀锅盖,那股清香味直入心脾,挑逗你的味蕾,你就有不喝不罢休的想法。

现在的腊八粥内容更加丰富:有用薏米、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也有用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等熬成的。但我还是爱吃用小米加肉粒和豆腐粒熬成的,有着外婆的味道。

打“腊疙瘩”

打“腊疙瘩”,也叫挖“银子”。一到腊八这天,家家的年轻人都要起早去打“腊疙瘩”,去迟了就没好的了,河岸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也算是一年的喜事之一了。记得往年打来的“腊疙瘩”有三厘米左右厚,上面结满了“疙疙瘩瘩”,这些“疙疙瘩瘩”是有“玄机”的:冰面上的疙瘩大,说明来年玉米就丰收了;冰面上的疙瘩小,说明来年小麦就丰收了;如果冰面上光滑,说明来年就是一个灾年。因此,每次年轻人去打“腊疙瘩”的时候,家里人就点上香,心里祈福:腊疙瘩厚点,上面的疙瘩小一点,千万不要是光滑的。

即使“腊疙瘩”的“玄机”不灵,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年年要打的。打来后立在厅房的桌脚,有种敬奉的意思。一直立到自己化了为止。

近几年天气变暖,河面上结的冰薄了,种庄稼的人也少了,打“腊疙瘩”的事似乎不再兴起了。

送灶神

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家家要烧香点蜡,献灶糖,送灶神爷去天上。听说,灶神爷每年腊月二十三才回一次娘家,他回去后要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事,谁家好谁家坏。你只有把灶神爷伺候好了,他才会替你说好话。所以无论你家多穷,灶神爷的欢送不能省,灶糖不能少。有的人家还要献上献饼,就是小小的饼子,十二个,应该是一年十二个月的意思,希望一年月月平安吧。点燃香蜡,化完黄裱后,女主人嘴里还念念有词,大概就是“上天言好事,下天降吉祥”之类的。送灶神时家家会放鞭炮,村子大的话,鞭炮声噼里啪啦要响好半天呢,此时此刻,才感觉年来了。

大扫除

农村不像城里,没有闲暇的时间天天打扫房间,还有一个神秘的理由就是“不敢撞太岁头上的土。”也就是平时人们是不敢随便动土的。过了二十四,大家就开始扫屋子了,这时候就不怕“撞到太岁头上的土了”,听说“太岁”也要过年,这段时间脾气很好,不会和凡人计较的。家家把能搬动的东西拿到院子里,搬不动的用门帘啥遮起来,屋顶用新买的扫帚扫,墙上和地上就用新做的笤帚扫。这时候屋里堆了一年的老鼠挖出来的土才敢铲出去,再把老鼠洞用泥糊年实。扫完后把东西一样一样擦洗干净,再搬进去,家里就焕然一新。年就在崭新中开始了。

贴窗花

贴窗花差不多是和贴年华、贴对联、贴门神一起进行的。

小时候,家里的窗户是小格子,装不起玻璃,每年腊月二十九、三十的时候,外婆就用白纸一格一格地糊窗户,糊完就把妈妈剪的窗花贴上去。妈妈剪的窗花很漂亮:有仙女撒花,有鲤鱼跳龙门,有二龙戏珠,有龙凤呈祥,有莲花出水等,各式各样,栩栩如生。

每年,爸爸赶集的时候还要买回两张门神:秦琼和敬德。这两位门神往大门上一贴,提着刀枪,环眼圆睁,不怒自威。吓得我总是不敢抬头正视他们。

爸爸说正是他们的正义和威严才能把守门户,不让小鬼和邪气进来。

近几年来,换了大房子,大窗户,不再贴剪的窗花了,买几张塑料贴花贴一贴就行了。门上也不贴秦琼和敬德了,贴福字,人们还喜欢把福字倒着贴,意为“福来到”。

接“纸”

夜幕刚刚拉上,村里人就要去接纸,也就是接仙逝的人,他们今晚要回家过年。在大门口选一个喜神在的方位,点燃香蜡,化过纸钱,奠茶、奠酒后,我们女孩子跑到一边,大人先回家了,男孩子就开始放炮。前几年放的是鞭炮,后来又放起了土大炮,一家比一家的响亮。再后来,有城里上班的人家,过年时带来了花炮,一大墩放那里,还没点燃就已经让人羡慕不已。点燃后,一股火花冲上天,开成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紧跟着“啪”的一声。

村里人多,爆竹也多,“噼噼啪啪”要响好长时间,这是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时间,谁也不愿很快结束。

大人们回家后把接来的“先人”——糊好的纸包,按辈分大小从中间一字型摆在桌面上。再烧香、烧纸、祭奠、磕头。之后女主人就把准备好的饭菜、水果、干果献上。这时,接“纸”的事就完成了。

拜年

拜年是最能显出农村人归根认祖的事,也是春节的大习俗之一。大年初一,孩子们会在同族长辈的带领下去拜年。大人们端着一个大香盘,里面放着香、蜡、冥币,从同族辈分最高的人家拜起,一直拜到辈分最低的人家。这个很讲究,即使已经来到辈分低的人家门口了,也要绕开先去辈分高的人家。

在每一家去,都是先烧香、点蜡、化冥票、磕头。然后挨个给健在的长辈磕头。磕到同辈时,大人起身,孩子还要继续给自己的长辈磕头。磕完头自然是有奖励的,女主人端上来满满一盘糖果,给每个孩子一把,孩子们的口袋立马鼓起来。后来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比较亲的还会给压岁钱。

现在上门拜年的事几乎被手机拜年取代了,好多人编辑一个,或者复制一个别人发的,写上自己的名字,群发给每个人,就算把年拜了。

年关是一个新的开始,新年是一种新风景,一种新向往。也是对往昔的回忆,那些渐行渐远的年俗,每每想起都会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