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民俗 > 正文

曹昌光:小街下的黄瓜

小街下的黄瓜

曹昌光

小街下,天水旧地名,也许因老伏羲城那条东西通衢的正街为大而得名。现四车道大街,过大桥直达南山根。旧址位于正街东头(现新建水泥牌坊处),与其垂直,西邻士言巷(关家巷道),穿过一片菜水园子,南抵耤河。

1}(2A0`%%4~P`BIZ}5DBBE3

小街下因出产嫩条条黄瓜出名。每年端阳节前,大清早,“旋黄旋割”的鸟叫声中,小街下的黄瓜就上市了。一只只不大但很干净的拌笼,沿小街与正街拐弯处,隔几步摆开,里面架放着一目了然的三几十只黄瓜。黄瓜似小家碧玉,长不过一拃,粗细如麻钱,凹凸有致,聘聘婷婷;通体的棱沟被着绒绒的刺毛,翠生生的浅绿色上罩着一抹露水的雾气:那鲜嫩样,让穿着体面的过路买主,身不由己地作斯文状,弯下身来,轻手轻脚地,盯上那根拈出那根,绝不像刨洋芋似地乱翻,够吃一顿,即用自家干净的手帕包好,付钞,回家,与家人尝新。

我从小在也算温饱的祖母家,吃饭人多,挣钱人少,小街下的黄瓜见过,却不知滋味。工作不久,正逢割资本主义尾巴,小街下的黄瓜横扫了;工作单位又远,忙,淡忘了。

二十多年前,应陕西漫画学会邀请,去宝鸡学访,购得《白鹿原》作者陈忠实主编的文化丛书,内收炎帝神农传说一篇,摘抄如下:上古,姜水河畔神农氏得黄灿灿瓜子一包,交小女芹姬精心作务,选种优化,瓜结得嫩脆味美,名扬四里八乡。芹姬招得俊男为婿,次年身孕,农活家务全在丈夫肩上。待留种时,正值芹姬分娩,忙得忘了此事。从此,瓜再也长不大了。芹姬懊悔不及,每当瓜熟,总在田边滴泪,自言自语“黄瓜——留”。死后,芹姬化鸟,不停地在瓜田上空鸣啼,“黄瓜——留”“黄瓜——留”,提醒菜农及时选种。

芹姬“黄瓜——留”的传说很是感人,除她敬业奉献精神外,更是这个故事的开头:宝鸡渭河南的农村,把黄瓜叫胡瓜,还说古来就这。上古,从甘肃天水来了一位胡姓氏族头目,专送神农氏黄灿灿瓜籽一包,说是天水出产,特别叮咛夏天播种,多施肥,勤浇水;一定要选留先开花、先挂蔓、先黄熟的瓜作籽瓜,以待来年播种。作为天水人的我,客访宝鸡,在陕西漫友面前,为这段文字甚是脸上有光。

天水,不正是伏羲故里。胡姓氏族头目,不正是瓠族首领,瓠即葫芦,传走样为胡,几千年前没有文字,常有的事。黄灿灿瓜籽一包,天水出产,当时天水胡姓首领所居,不正是后来伏羲城,种菜的小街下嘛。

至于天水来了一位胡姓氏族头目,不经意间的这句,倒是证实了一个观点:看来生于古成纪的人文始祖伏羲,后来确实率部沿渭河东下去了中原,古陈仓的宝鸡是必经之站。河南淮阳的伏羲陵,不论葬的是哪代哪位,或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标志,都不影响我们的推断。天水是羲皇故里,羲皇可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爷一辈子蹴在天水,哪有后来的风光!一根小街下的黄瓜,无意间道出了这么大的话题。

664f2b8dcdea2daa2d91639c7c0bf3b_副本

作者简介:曹昌光,1941年3月生,甘肃天水人。西北师大毕业,先后在天水一中、秦城区委、天水师院、甘肃省科委工作,50岁后借调甘肃丝绸之路协会至今。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自幼喜爱民间艺术,中学生时期开始在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作品。有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与于忠正合编《漫画丝绸之路》(中、英、日三种文本),2016年再版。又出版《伏羲与八卦》、《麦积山石窟》、《羲皇故里天水游》、《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画传》、《神话中的华夏始祖》,拟出版《神话与汉字一一三皇五帝故事绘本》。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