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书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形式,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咫尺之内,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辩千寻之峻”。扇面书画既能以文会友,又可以扇交友,有着别样的社交功能。幅不盈尺的扇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境界,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国书画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水市文联名誉主席杨鸿森先生钻研沉潜,璞心逐梦,惟艺术是求,堪称“德艺双馨”之典范,是享誉全国的大画家。杨鸿森先生画扇,早就蜚声艺坛,曾作为国礼被外国友人珍藏。上世纪80年代,杨鸿森先生已是中国扇子艺术学会顾问。他和当代著名书画家、原北京画院副院长、原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尹瘦石先生(1919—1998年)珠联璧合,“尹字杨画”别具巧思。此次呈现的扇面作品,都是先生创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精品力作,展现出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笔墨意趣。值此癸卯新春之际,特推出先生金笺设色扇面山水作品,以飨读者。
全国著名画家、天水市文联名誉主席杨鸿森先生
杨鸿森
1954年生,甘肃天水人,全国著名书画家,文物鉴藏家。字铁山,号紫竹堂主人,隐风堂主人,现为甘肃省文史馆研究员,鸿森捐赠文物陈列馆馆长。师从著名书画家、文物鉴藏家张伯驹、潘素夫妇。绘画得到全国著名书画家黄苗子、尹瘦石、何海霞先生与众多美术评论家的高度赞誉。作品先后被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和港澳台及海外艺术机构收藏。1980年国画作品《雄狮》公开印行,印数达百万以上。1997年国画作品《荷花》在美国洛杉矶世界绘画艺术作品大展中获金奖。1993 年先后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采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联合采访。1994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刊新作焦墨山水。2004年成立甘肃中国画研究院。
风一样的人物
——杨鸿森画事略说
杨清汀
如果让你说出风的样子,你会如何表述呢?且看,画家自有妙法。
不妨从两幅画说起。
先是一幅《雄狮图》,兼工带写,赋彩传神。月朦胧,野朦胧,那兽王过处,草皆偃蹇,夜即惊色,鬣鬣长风,凛凛逼人。此幅,足可喻为“大王之雄风。”时值1980年元旦,为杨鸿森26岁所画。随后由天津杨柳青画社水印出版,发行百万幅。
再是一幅《高山流水图》,水墨写意,浓淡得宜。高士踞石,谛听万象,琴静置,风入松,竹对溪,水闲流。空白处,或可遥想一壑烟云,或者本在有无。极简,极静,气动,风生,如一首诗,似一曲天籁,气逸混元世界。款曰:“癸未之夏,鸿森弟写树石,增先作人物并题。”噢!这是和海派大家方增先的合璧之作。此幅,透出雅风入怀的高格。问鸿森先生,说方老画一人一琴并题款,其余全交给自己了。这是1993年的作品,其时,他不足四十岁。
气动风生,风与气,是中国哲学的胞兄胞弟。溢而为画理,谢赫“六法”中首推的是“气韵生动”,成为评判中国画的圭臬。杨鸿森先生画中充盈的生气,就是他风也似性格的表征。
在他的家乡天水,提起杨鸿森,一直类于传说中的人物,皆因他的画名大且鉴藏厉害,只有老一辈少数人晓得一些。况人又如闲云野鹤,忽隐忽现,传说,便增添了神秘。
也难怪,云鹤游天,孤鸿远志,不是一方小天地能禁囿的。但是,他念叨最多的,仍是曾经工作过的砖瓦厂、雕漆厂、园林处,还有他的启蒙老师王世同先生——一位给张大千当面提意见的人,当然,这已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事了。这位王老师,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就让他从五代、宋元的画作中寻神得气。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外地朋友手中,用自己的画作换来了一大堆画册。他翻检后乐坏了,是大画家于非闇收藏的全套《故宫月刊》。在当时,若谁能得到一本,则如见古画真容,足以名世一时,何况是全套。而杨鸿森所做的功课,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朝夕研习揣摩,立志学到古人的精气神。于是他的画,被天津进出口公司盯上了,成了挣外汇的热门人物。多少年来,这些事儿,他都没好意思向人说过。
1982年,他调到了兰州,因绘事常去北京,结识了张伯驹、潘素夫妇和皇家画派的溥佺(字松窗)诸先生。张、潘二师引导了他诗词、青绿山水和鉴藏情怀,松窗先生则领他尽览了许多故宫藏画,并点化了他的山水气格。在绘画上本来禀赋异常的他,又在名师的指授中得以精进。
自小,他随下放到农场的父亲,对山水就有亲情感,麦积山周遭的峰峦叠嶂,林泉烟岚,莫不使他想入非非,久久萦怀。及长,他结识的李可染、梁树年、黎雄才、何海霞,皆为当世山水高手,况他风一样的性格,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想吃点现成饭,以他们的程式模山范水,完全可以混得风生水起。但他执拗的认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石涛语)。”而且,他毕生有个抱负,就是画好甘肃。他认为,甘肃不仅是他生长的地方,而且山水和江南相比别具特色。陇山陇水除了淳朴之外,还有气势恢宏的特点。《麦积烟雨》《锦秀陇山》《祁连古道》等巨幅作品,就是他对家乡献出的真情。与此同时,他还为亚运会创作了大型青绿山水《江山叠翠》,为钓鱼台创作了焦墨山水,为天安门管委会创作了大写意花鸟《古藤行》,为奥运会创作了《中华无处不隐图》,而《三峡行》《江山春色》等泼彩长卷,又是他赴南方写生之后的重要收获。
他还把山水的画法用之于花鸟画创作中,为花鸟画赋予了别样生机,如《古藤行》《幽兰图》《一峰独秀》等大写意花鸟画,深得黄苗子、尹瘦石、周怀民诸大家的赞赏。而他的大写意《荷花》及焦墨《梅花》巨幅作品,更是突破了前人程式,用生命和才情破译出风的秘诀和气的韵格。
杨鸿森的画,大到风樯阵马中难察破绽,小到尺幅方寸间能纳万象。我曾见过他的一批金笺小品和手卷,青绿间色彩斑斓,过渡之中笔调自然且又浑然,再加上壑中氤氲变化的烟岚,真是美不胜收。焦墨用笔如风行水上,或突兀沉雄,或薄如蝉翼,至于若有若无或空白处,确能把人带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诗情世界。
扇子是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又一载体。杨鸿森先生画扇,早就蜚声艺坛。他和尹瘦石先生长期合作,常常是“尹字杨画”,珠联璧合,曾作为国礼被外国友人珍藏。宋词中有“好风如扇雨如帘”的句子,于是扇子必然使人想起“好风”,这是杨鸿森的另一种心性。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还有个头衔:中国扇子艺术学会顾问。这点插曲,他几乎不曾提及。
我本来对鸿森先生听得多,知之者少,及至前年,年近七秩的他,终于息心于外,有还乡归隐的意思,缘来终得晤对时,我才对他的画事和人生有了大约的了解。于鉴藏我是门外汉,无法描述他的宏富,至于他的文博情结和公益事业,须另文述之。故仅就他的画事,略加述说。
鸿森先生有许多字号,其中有一个叫“隐风堂主人”。他虽归隐家乡,我仍然希望先生的大雅春风,能把地方的艺事点染得更加青葱翠绿。
——2022年孟冬记于佛石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