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钩沉 > 正文

历史上的天水人——狄仁杰

□ 张广成

狄仁杰,字怀英,唐代人,是我国历史上的名臣贤相。他为宦有方,政绩卓著。则天当朝,“仁杰蒙耻奋忠,以权大谋,引张柬之等,卒复唐室,功盖一时”(《新唐书》)。其早在唐代已备受赞誉:“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高适《狄梁公仁杰》)而今,伴随着《神探狄仁杰》等影视剧的热播,狄仁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公众人物。

狄仁杰是哪里人呢?《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及其他史籍均载“并州太原人”,此说已为定论。殊不知若以祖籍而言,狄仁杰亦是天水人。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陇右道一。秦州。姓氏:天水郡姓,权、赵、尹、庄、龙、狄、姜。人物:唐狄仁杰,天水人,相则天,追封梁公。”(采引《四库全书》文渊阁景印本)。此文显见与其他典籍记载有异,并以郡姓为据,确指狄仁杰为天水人。倘若果然如此言,则天水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又增添一颗光芒四射之星。然而孤证难凭,需再从姓氏历史文化层面,探本溯源,期盼坐实。

对于狄氏族源,据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载:“狄氏,周文王封少子於狄城,因氏焉。或言成王封母弟孝伯於狄城,其地在今慈州。鲁大夫有狄虒弥,古贤人有狄仪,仲尼弟子有狄黑、卫人也,裔孙汉博士狄山。”(采用文渊阁景印本)

就狄氏族系,现仅讨论迁居太原之统系。据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载:“狄氏。后秦乐平侯伯文裔孙恭,居太原。生湛,东魏帐内正都督、临邑子。孙孝绪,尚书左丞、临颍男。生知俭,越州刺史,生仁杰。”(采用文渊阁景印本)意为狄氏一族在后秦(公元384年—417年)时期,有位封爵乐平侯的族人狄伯文,他的裔孙狄恭,方才移居太原。狄恭生狄湛,狄湛孙子叫狄孝绪,生子叫狄知俭,官居越州刺史,狄知俭生子狄仁杰。关于狄仁杰的父亲也另有一说,即狄孝绪生子三人:知俭、知本、知逊,狄仁杰的父亲是狄知逊,而不是狄知俭。

据上述资料可知,狄氏一族是后秦时期由狄恭开始迁居太原的。问题在于自汉博士狄山至后秦狄恭,相距数百年间,狄氏族系栖地何方,变动情况如何,《氏族略》和《古今姓氏书辩证》均未提及,二者资料,无法链接,有明显断层,此恰恰是本文讨论的关键所在。若此不能疏解,将无法对接《太平寰宇记》所述,而“狄公天水说”也就无有佐证和支撑,必将是悬空的一家之言,难以定论。

为觅求此解,寤寐纠结,萦系脑际,惟深思苦索,沉溺于典籍,然数日无有所获。不期有幸终得所盼,得以如愿,能为天水传统文化的开掘,尽所抛砖之微,其辛亦饴。

打开此结的锁钥是《元和姓纂》,该书卷十有载录曰:“狄,周成王封少子於狄城,因氏焉。鲁大夫狄虒弥,先贤人狄仪,仲尼弟子狄黑、卫人,裔孙汉博士狄山。狄山子孙,代居天水。姚秦录狄伯文官至中书令、乐平侯、将军,狄广、狄建义、狄柴、狄雄齐,伯文裔孙又居太原。曾孙孝绪,唐尚书左丞、临颍男,生知逊,越州刺史。生仁杰,纳言内史令、梁国公。”(采用文渊阁景印本)

文意揭示,自汉博士狄山子孙,“代居天水”,其后世狄伯文的裔孙于后秦时方才由天水迁居太原。

鉴于《元和姓纂》成书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与狄仁杰生活的时段,不过相距一百多年,所持狄氏脉系之论,真实度要高于其他典籍。另外,撰者林宝,历德宗至穆宗四朝,曾参与修撰《德宗实录》《皇唐玉牒》诸书。且林宝学养厚实、博洽多闻、采撷诸家、融汇众长,成一家之识,颇具良史之才。他修撰的《元和姓纂》,是我国于今传世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族谱姓氏之学典籍。该书详载唐代世系和人物,于古今姓氏书颇多征引,保存了一些佚书的片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曰:“其论得姓氏之初,多原本於《世本》《风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苑》诸书不传於今者,赖其征引,亦皆班班可见。郑樵作《氏族略》,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该博也。”显然,即便是以《通志》名扬古典学林的宋人郑樵,作《氏族略》也要全宗《元和姓纂》文,仰仗其成篇,亦可证明其所述狄氏族系迁居情况的可信度要高于它载。

综上所述,将《元和姓纂》与《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和《太平寰宇记》诸籍相关狄氏统系资料,予以对接、整合,亦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性极强、真实度和可信度极高的系统证据链,要件完备。于是,可作如下推论:首先,狄公其先祖汉博士“狄山子孙,代居天水”,载入典籍,理应采信。其次,以居地时日和先后而论,从西汉中期算起,狄氏一族已在天水定居了四百多年,至后秦时期方才迁居太原。也就是说,太原狄公之先辈是从其先祖世居之地天水走出去的狄姓一系,其根脉无疑就在天水。至此,亦可确认“唐狄仁杰,天水人”或狄仁杰祖籍为天水,此说坐实,是为定论。此说的最早载述,迄今所见之典籍,无疑是唐林宝所撰的《元和姓纂》。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