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甘肃 > 正文

甘肃日报社评出2023年甘肃省十大新闻

9月30日,众多游客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欣赏独特的丹霞地貌,领略西北壮美景色。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将

1 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中央第十四指导组精心指导下,甘肃省委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目标,突出主题主线,着力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措施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推动全省各地各单位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全省经济持续向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形成主题教育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第一批主题教育中,各单位举办读书班,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见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发展上取得实效;聚焦短板弱项深入检视整改;紧抓快干、埋头苦干、担当实干,扎实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加注重”重要要求,聚焦主题主线,准确把握目标要求,认真解决实际问题,着力提升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效。

11月22日,兰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推进行政服务事项“一地、一窗、一次”办理,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办证需求。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军扬

2 扎实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崭新篇章

今年2月13日,全省“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对“三抓三促”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门着眼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不懈提能力、持之以恒转作风、全力以赴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确保党中央重大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见行见效、落地生根。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上率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求真务实、坚持系统观念,在学习上下功夫、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能力素质明显提升、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效率效能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明显进步。树牢实干导向,激励各级干部在优化营商环境、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中提效能、抓落实,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省上下形成比学赶超、大抓落实、争先进位的良好态势,团结一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崭新篇章。

12月29日,积石山县刘集乡高李村受灾群众刘尕仓一家住进了活动板房。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冯乐凯

3 全省上下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中位于积石山县柳沟乡境内,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房屋以及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

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并于12月23日到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检查指导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率国务院工作组紧急赶赴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我省第一时间启动地震Ⅱ级应急响应,省委书记胡昌升、省长任振鹤立即赶赴灾区,连夜指挥部署救援队伍进行人员搜救、受灾群众安置、物资调配等工作。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闻令而动、分秒必争,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部委、兄弟省份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党委政府迅速反应科学指挥、军地双方并肩携手密切协作、干部群众同心同向守望相助、社会各界向险而行紧急驰援,打赢了抢险救人、转移安置、保通保畅、板房筹建、秩序恢复五场硬仗,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截至12月29日15时,已搭建完成受灾群众固定性过渡安置房15812间,积石山县4个重灾乡镇需要安置的受灾群众已搬入活动板房,基本实现受灾群众从应急性临时安置转为固定性过渡安置的目标,抗震救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境内的祁连山群山环抱,蓝天白云与林海互相映衬,风光秀丽。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 将

4 我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力推进生态环境整体好转

2023年7月,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作出安排部署,聚焦“转型”“扩绿”“减污”“治沙”,加力推进生态环境整体好转,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河西5市20个县全部纳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庆阳市等5市28个县纳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省完成造林种草1000余万亩,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设立五级林长66422名,开展天水、定西、武威3个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率先在沿黄九省(区)制定颁布省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Ⅱ类;全省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2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1%,全省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5.9%。群众身边的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大环保”工作格局逐渐建立,生态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9月17日,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构成独特的大漠风光。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斌银

5 甘肃工业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2023年,甘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维持在7%左右,持续高于全国水平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12月30日,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对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

我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四强”行动,做深做细“五量”文章,大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和“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签招商引资项目2874个,总额达8713.18亿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全省287个省列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省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石油化工、冶金有色、新材料、装备制造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1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陇东地区发现地质储量超亿吨级整装大油田,我省传统能源产业进入转型升级新时期。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截至11月底,全省新能源装机4836万千瓦,占比58.92%,居全国第二,我省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基地。

10月26日,平凉市崆峒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6 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强省建设稳步推进

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和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文旅产业快速增长。2023年1-11月,全省共接待游客3.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50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83%和289%,旅游经济实现“井喷式”增长。“典范”“高地”建设稳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持续加强。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新进展,99个社区、200户家庭、413名个人被命名为全省“书香社区”“书香之家”“阅读之星”。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取得新成效,推进一县一院团建设,惠民演出实现省市县三级文艺院团和政府购买服务“全覆盖”。《丝路花雨》《乐动敦煌》等18场旅游驻场演艺实现常态化演出。1-11月,全省各级各类文艺院团组织文艺演出2.62万场(次),现场观众达5806万余人次,演出收入2.88亿元。

兰州新区铁路口岸作业区吊车、叉车发动机轰鸣,一派繁忙景象。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宋佳龙

7 抢抓“最大机遇”扩大对外开放,我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这个“最大机遇”,推动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迈进。

目前,我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设立13个商务代表处,与74个境外商协会建立合作机制,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陆续开行中欧、中亚、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货运班列,航空客运航线从103条增加到246条,通航城市从58座增加到123座。与6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广泛开展文化合作与交流,与世界5大洲40个国家的63个省州市区建立友城关系。我省有84家境内投资主体企业设立非金融类境外企业137家。2013年至2022年,我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值2902.2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12.6%,持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制度政策不断完善,对外贸易量质齐升,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外运通道四通八达。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甘肃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8月24日,兰州市公安局民警向群众宣传讲解反诈知识。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杨钊

8 扎实推动主动创稳主动创安走深走实,“平安甘肃”建设成效显著

3月1日,我省召开主动创稳推进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着力建章立制、着力夯实底板、着力破解难题、着力保障支撑、着力责任重构,坚持党委主责、政府主抓、政法主战、部门主建、基层主防,“一盘棋”统筹、“一张图”推进、“一体化”考核,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系统推进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全力推动主动创稳、主动创安向纵深推进。

一年来,全省政法系统牢固树立执法司法为民理念,紧盯突出现实矛盾问题,坚持关口前置、滚动排查,排摸社会民生、经济金融、房地产领域及新业态等重大现实矛盾问题,成功化解部分矛盾问题。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精准有效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践行“浦江经验”,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大力提升平安建设信息化能力。颁布实施《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全面提升平安建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11月28日,武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员干部、陇南光明公益联合会志愿者给马营镇老人送衣物。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旭春

9 深入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我省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

我省围绕主题教育“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目标要求,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开展结对关爱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行动,加强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全省共有25.1万名干部与26.31万名关爱对象结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2.98万个、帮办实事18.75万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4918.10万元。

全省紧扣兜住、兜牢、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目标要求,继续提高2023年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财政持续加大民生项目支出力度,2023年前11月,全省教育、社保等11类民生支出3177.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9.6%。截至12月25日,2023年省委省政府10件为民实事如期全面高质量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9月19日,临泽县倪家营镇农民抢抓农时,积极开展秋粮抢收晾晒工作。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安学海

10 甘肃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2023年,我省克服“入伏”之后局地严重旱情的不利影响,及时落实抗灾减灾措施,组织开展复种补种,西欠东补、夏欠秋补,全省粮食作物面积达4066.35万亩,比上年增加16.7万亩,总产量1272.9万吨,比上年增加7.9万吨,粮食生产四年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我省健全完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建好用好“一键报贫”机制,持续开展到户产业培育,58个脱贫县新增农业龙头企业81家、规上加工企业35家,带动335万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全产业链化,乡村产业呈现出结构趋优、效益提升、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甘味”品牌连续第三次荣获“2023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第1位”,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提升。全省启动和美乡村创建,有力有序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完成500个省级示范村创建任务,带动创建1080个市县级示范村。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