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常魁星 通讯员 杨岩)微景观是自然的缩影,一草一木的巧妙搭配能勾勒出充满生机的迷你世界,承载着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热爱。8月29日北京市通州区保利绿地工作站联合北京耀晨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开展了“星火文化・融心共享”微景观造景活动,让辖区居民感受自然的灵动与奇妙,学习植物养护知识,传递绿色环保理念,让参与者在动手创作中领略自然生态的精巧,收获与自然对话的乐趣。


活动以微景观亲手制作和植物知识讲解为核心,邀请专业园艺老师全程指导。专业园艺老师率先聚焦微景观造景制作环节,这是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老师先向居民展示精心打造的微景观成品,随后逐一介绍制作材料:透明玻璃容器作为景观载体,水晶砂、青龙石铺在底部,苔藓、小叶赤楠、网纹草作为核心植物。老师通过分步演示、细节讲解的方式,带领居民掌握造景关键步骤。园艺师于工作台前系统讲解造景原理,从生态容器的疏水层铺设、营养土配比,到植物群落的层次构建与美学搭配,以专业视角示范操作流程。现场人员按指导有序操作,专注于苔藓的几何拼接、微型摆件的场景叙事,以及植物与砂石的搭配。他边示范边讲解,居民们在他的指导下,有的小心翼翼搭建微景观,有的用小石子勾勒“溪流”,孩子们则兴奋地往景观里摆放绿植和小鱼。演示过程中,老师不断穿梭在居民之间,针对大家遇到的问题逐一指导。居民们专注投入,有的认真模仿老师步骤,一步步搭建景观;还有人拿起手机记录制作细节,现场氛围既专注又温馨。经过近一小时的创作,原本空白的玻璃容器渐渐变成了一个个充满个性的微景观。


微景观制作完成后,园艺老师结合居民的作品,讲解了苔藓、多肉、网纹草的特性。简单易懂的讲解让居民既掌握了植物知识,又初步领会了传统养生智慧。居民们纷纷展示自己的微景观作品,分享制作心得。社区居民李阿姨说:“平时在家带孙子,很少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今天亲手做微景观,看着这些小植物在罐子里‘安家’,特别有成就感,以后放在阳台,每天看看都开心。”玻璃容器中鲜嫩的绿意与大家的笑容相映,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微景观造景活动,以沉浸式制作体验为核心,不仅让居民在动手实践中释放了生活压力、感受了自然之美,还通过植物特性讲解,丰富了大家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拉近了社区邻里间的距离,营造了“亲近自然、共享创意”的良好社区氛围。未来,保利绿地工作站将继续聚焦居民需求,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社区活动,助力构建和谐、温暖、充满生机的社区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