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郑子专栏 > 正文

【深切怀念】中国微电影的先行者——郑子

 

嘉宾简介:

郑 子,江苏徐州人,导演、作家,中央新影集团影视项目组总负责人、微电影发展中心主任,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获得者;被评为2017中国微电影活动创新与贡献人物奖、2018五台山全球微电影大赛最具影响力人物奖。

 

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副会长;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组委会执行主席兼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评委会执行主席;亚洲微电影学院执行副院长。

 

 

 

回望

曾经的相遇相聚,

在记忆的沟壑里,虽已不再清晰如昨,

但有的,却仿佛是午夜那首悠扬的乐曲,

再次响起,依然是那么熟悉的旋律。

 

我与郑子先生,

相识于人间天堂的苏州,

那是16年前的2003年,

缘自参加江苏省文联组织的全省文艺家读书班,

在120多位电影、戏曲、书法、美术等诸多门类的文艺工作者中,

我们是电视界别仅有的两位。

作为同道,

两个城市台的两个副主任,

听课坐在一起,

同寝一个房间,

每晚畅谈业务与创作,相见恨晚。

也是那次的邂逅,

开启了我们的首度合作。

 

酝酿与磨合,策划与拍摄,

半年后,制作了30分钟的电视艺术专题片——《留住三峡的人》,

展现与宣扬了徐州籍摄影家郑云峰8年可歌可泣的三峡情。

 

 

 

 

奔赴两千里外创作,

经过紧张的创作孵化期,天道酬勤。

该作品从市、省、全国评奖一路过关斩将,

最终斩获中国电视文艺政府奖的最高奖——电视“星光奖”

江苏省文联、徐州市广播电视台、连云港电视台

三家单位首次合作,便在星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参与主创者欣慰不已。

 

缅想当年,激情与困苦同在,

辗转多省赴三峡,

途中遭遇“车匪路霸”,

江水滔滔,攀爬没有护栏的纤夫古道。

曾经,我们十人的拍摄团队,

背着摄录、灯光设备,

攀向逾千米的陡峭高山,

中途多人气力不济,无奈返回山麓。

我和郑子、主人公郑玉峰等五人,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艰辛努力,终登山巅,

架好摄像机,一览众山小。

 

 

十多日后,拍摄归途中,

郑子在徐州设下了电视片杀青庆功宴,

我被当地的盛情“端酒”完全放倒,一醉方休。

2004年11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当代电视》

发表了宫海洋 郑子撰写的文章——

打破地域界限,实现强强联合》。

 

每一段历史,

只有经历者、见证者最能在体味中感悟与思考,

每一座高峰,

都需要经过艰辛的攀爬,方能体验征服后的快慰。

早逾知天命之年,郑子依然虔诚地跋涉,胸怀梦想,激情万丈。

 

时隔多年,我们在南京共同做影视评委再聚首,

又隔多载,我们在南京开理事会重相逢。

更多的时候,是节日短信的传递与问候……

 

又是多年不见,

事业蒸蒸日上,导演了多部精品电视剧的郑子进军北京,

转战“新影”,开始转型倾心微电影。

初相识,得知他已出版多部诗集,

并鼓励我出书,

一年后,我主编的首部书籍36万字的《人物写真》羞涩问世。

如今,作家出身的郑子,成功地跨界打劫,

不仅把文学与影视完美地嫁接与融合,

更将方兴未艾的微电影事业,

通过多元化讲述中国故事,展现短视频的魅力,经营得风生水起。

一个个活动,一个个项目,一个个微电影节,

吸引着四方的影视同道、业界精英、文艺大咖、专家学者、官员草根的关注参与。

 

投身创办亚洲微电影艺术节

五年来,每次的艺术节,征集国内外数千部微电影作品,

通过传统与新兴媒体的宣推,

更好的传播可歌可泣的国家精神。

见证伟大时代的变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也逐渐成为展现大国形象的重要助推器

 

如今看到昔日的合作伙伴、良师益友,

郑子在微电影事业与产业的发展及全国微电影春晚的开掘中独领风骚,如火如荼。

正如他言:"我是漫漫文学影视路上的前行者,

因为前行,所以努力;

因为努力,所以收获。"

 

5G时代即将到来,会给视频行业带来极大的拓展,

5G+视频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人们将进入信息视频化,视频超高清化的时代,

以微电影为代表的短视频传播将更加便捷,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微电影的先行者,郑子先生将肩负更重的社会责任文化使命

 

郑子(左)与宫海洋(右)合影于山东

 

来源:海洋影视传媒 作者:宫海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李晓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