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解密 > 正文

移民故事 最早的敦煌人从哪里来?

讲述人赵澎涛 书法家敦煌写经研究者

敦煌博物馆展出的张芝像

敦煌写经中关于索氏的记载

移民故事 最早的敦煌人从哪里来?

这几天,令无数人瞩目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再一次让敦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从上世纪初,人们发现敦煌藏经后,关于敦煌的一切就成为社会各界聚焦的热点。但这次的敦煌文博会依旧将更多鲜为人知的敦煌故事推到世人面前。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其中有“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实际上,在《山海经》中有“敦薨”一词,人们认为这是敦煌的最早称呼。敦煌的读音来自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而字则来自汉语。

如今,敦煌虽然是河西走廊西端的一个县级市,但却是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城市。每年夏天,嘉宾云集,游客众多,然而在战国和秦时,敦煌一带居住着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战国末期,大月氏人赶走乌孙人、塞种人,独占敦煌直到秦末汉初。

汉开河西,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置敦煌、张掖两郡。随后,从中原地区迁移了大量的移民来敦煌戍边。

那么,这些最早的敦煌移民是如何来的?今天,就让我们聆听一段敦煌的故事。

  暴利长,装扮抓野马,中原移民有勇气

说到这个故事,我想起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句话“在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4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4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无疑,这说的是敦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可以这样说,敦煌之所以能成为敦煌,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敦煌是七条道路的交会处。因而,也有人说,这里是一个十字路口。所以,汉武帝派遣霍去病在公元前121年,发动了两次进击匈奴之战后,就逐渐在河西走廊设立机构,派遣官吏。最早的一批敦煌人,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来的。

不过也有人说,最早的敦煌移民是三苗人,他们是从中原放逐到了三危山。这似乎没有太详细的记载。我们还是从汉开河西讲起。

最早的敦煌居民,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乌孙、月氏主力西迁后,留下的一些游牧部族,另一种就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从中原迁徙而来的人,大体上分为派遣到敦煌的官吏、戍边的将士、获罪之人三种,相比较而言,获罪而谪戍来敦煌的人,最后真正成了敦煌的本土居民。比如名满天下的大书法家张芝、索靖,他们祖上都是获罪谪戍迁移到敦煌的。

而向敦煌地区移民,并不是从敦煌郡设立后才开始,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有个移民的故事,很有意思,这也是在敦煌写经中记载过的。这个人名叫暴利长,是一个典型的中原移民。

暴利长的家乡在南阳新野,他是吃了官司,被发配到敦煌劳动改造的。暴利长到敦煌时,敦煌郡还没有设立。这块地方归酒泉郡管理。据说这个暴利长善于猴戏,就是驯养猴子表演各种剧目。他就在渥洼池边劳动改造。渥洼池在今天的敦煌南湖乡一带,南湖一带泉水众多,碧波荡漾,不仅景色优美,而且野生动物众多。

一天,他发现经常有野马来喝水,其中有一匹马非常神骏,他就动了心思,想把这匹马抓住献给汉武帝,从而脱掉罪名,早点返回故里。可是,这些野马警惕性非常高,人无法靠近。怎么办呢?他就从猴戏中受了启发,先制作了一个穿着他衣服的泥人,站在湖边,天长日久,野马习以为常,渐渐失去了警惕性。一天,暴利长悄悄装扮成泥人,站在那里。等那匹野马靠近的时候,他忽然发力,将这匹野马抓住。暴利长抓获的野马,很得汉武帝的欢喜,汉武帝最尊崇太乙神,他给这匹宝马赐名为太乙天马,并作太乙之歌。

暴利长这个移民,也顺利返回了长安,据说后来回到了故乡

 敦煌索氏,移民家族,传承千年不衰

敦煌郡的设立则是暴利长抓获天马这一事件后设立的。公元前111年,赵破奴率军出令居两千余里,不见匈奴,于是汉政府就在酒泉、武威两郡的基础上,分置了敦煌、张掖二郡。

敦煌郡面积非常广大,包括了党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其中有今天的敦煌市、安西县、玉门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等,面积将近20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方,自然要迁移人来戍守。敦煌索氏,就是在这个时候迁移来的。

敦煌索氏有南索和北索之分。在敦煌遗书中的《敦煌名族志》专门记载了敦煌汉唐时期,敦煌大姓的由来。其中专门有索氏一篇,在敦煌博物馆展出了一部分内容。这算是敦煌写经中除书法价值以外更重要的史料价值。

敦煌索氏是这样迁移而来的。公元前111年,西汉太中大夫索抚直谏忤旨,被降罪迁徙边疆,从巨鹿迁徙到敦煌。由于索抚原先居住在巨鹿北面,因而,人们称它们为北索。后来,王莽时期,公元16年,鸣开都尉索骏西迁敦煌,索骏原先居住在巨鹿的南面,就被人们称为南索。

敦煌索氏,是移民最早移民落户敦煌群体的一个样本。这些移民家族,经过百年的发展,到东汉末年,逐渐形成了当地的门阀势力。敦煌的门阀中张氏和索氏是最为主要的。索氏不仅在敦煌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6%。而且,从汉武帝设立敦煌郡后,索氏家族一直延续到了唐末,前后绵延达千年之久。尤其“北索”影响较大,名人众多。西晋大政治家、书法家索靖和执掌归义军政权的索勋都属于北索。在后来的前凉政权中,索氏被列入了“凉州六姓”。

可见,这时最初从外地谪戍而来的移民,已经成了地道的本地人。

洛阳太学,敦煌五龙名声远,看看都有哪些人

索靖在洛阳读书时,不仅博通经史,而且风采出众,他和敦煌人汜衷、张甝、索紒、索永同在太学读书,各个才华出众,被人们称为“敦煌五龙”。这五龙都出自敦煌的大家族。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说张芝和索靖。如今说起甘肃书法,必定要提到这两个人。

张芝,字伯英,敦煌人,大概在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张芝的父亲是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张芝是王羲之推崇的两个书法家之一,后来的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张芝。

张芝学习书法非常刻苦,至今流传一个池水尽墨的故事。据说,张芝小时候为了学习书法,在一个水池边写字,当时纸张尚未彻底定型,他们用一种帛写,每天写完字后,用池水洗帛、毛笔,结果天长日久,池水都黑了。后来,人们将这个水池,取名张芝墨池。后来,书法家们称写字为临池,就是从这里来的。

索靖,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敦煌)人,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可见敦煌张氏索氏是相互联姻的大家族。因而,人们说索靖书法也是从张芝那里学来的,也不算稀奇。索靖不仅书法好,而且军事才能更是突出,可谓能文能武,曾任后将军。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他是敦煌五龙之一。虽然敦煌五龙的名气很大,但实际上,敦煌五龙却是英年早逝的多。唯独索靖历任州别驾、驸马都尉、尚书郎、雁门太守、后将军等职。

有个故事说,索靖书名远播,经常就有人向他请教,如何才能把字写好,这样一来不胜其烦,后来还有大胆的人,直接向索靖问笔法。于是,索靖就用三个指头执笔,闭上眼睛说:“胆,胆,胆!”言下之意,手中有笔法,心中要放开胆子去写。这样才能写出好字。

最早的敦煌移民往往体现为家族性质的,而且这些家族中人常有高官显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官显爵也就意味着,有非常高的文化素养。敦煌移民在文化的传承上,往往体现出家学的特点。这种家学,是保证一个家族凝聚力的最主要因素。

可见,无论何时何地,文化才是一个群体能够绵延的最大根基。

文/图兰州晨报首席记者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