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推荐 > 正文

冯成德:坚守艺术六十秋(天之水网)

 

NZI)1Q)0]66H4K587)JAOFU

 

 

坚守艺术六十秋

——冯成德先生的艺术人生

【天水】张春昌


冯成德先生是我的亲戚,也是我尊敬的师长。他寒窗苦读,上下求索,在艺术的道路上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其广博的学识与执着的精神令我钦慕,令我感动。

那是70年代,冯先生是五营公社的干部,叔父在五营中学任教。一次他在冯先生的办公室给我介绍说是老亲戚,让我称姑父。之后冯先生给叔父推荐最新出版的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他对该书的有关篇章的描写耳熟能详,津津乐道,谈起来激情飞扬,甚是有趣。就在这一次,我被他的言谈,他的举止,他的笑声深深地吸引,我记住了冯先生。

后来的数十年,见冯先生的机会少了,但每回老家常在临街的商铺,或在村里人家常看到冯先生写的对联(有春联、有红白喜事联)、中堂等,书迹雄健洒脱,独具风格,我总要驻足观赏,一饱眼福。

再后来是90年代,我的父亲因一次意外事故右腿成骨折,住进县人民医院,在住院的日子里,在县水利电力局工作的冯先生经常来看望父亲,安慰父亲,有时还抄来一些民间秘方让父亲服用。他每一次的到来总让父亲精神焕发,时间长了父亲不见他还觉想念。其实,父亲和冯先生可谓是志同道合,他爱听冯先生讲历史,讲书法。冯先生还经常把写好的书法拿来让我和父亲观赏,内容都是郑板桥、毛主席的诗词。“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往来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他把书法诗句一一解读,还说:“我的书法汲取毛体书法的神韵,也有郑板桥书画的风骨”。一阵风趣的演讲使父亲和病房里的所有患者都忘了自己是病人,我从心底感激冯先生在父亲患难之时的陪伴与鼓励。记得这段时间冯先生给《名成报》《天水日报》《甘肃农民报》写了诸多文章,还编著出版了《冯氏家谱》。

 

QJ3{T}XE[C)8G9X})I[DB]6

 

冯成德,字福来,笔名雪松、坑石、半农、楚人,一号官冷眼,二号陇中牛。陋室名曰“无为斋”。1937年农历七月生于秦安县中山乡中山村一个脉承祖宗书香,以耕读为本的农民家庭。1954年起,先后在秦安县粮食局、秦安县文化教育局五营人民公社、秦安县水利电力局工作。现为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秦安县道教协会顾问,秦安可泉书画院院士等。

冯先生幼读孔孟,深受家庭父辈“过庭之训”的熏陶,入学后又受到恩师的严格教诲,酷爱书法与写作。前20多年间,初始涉猎二王、柳公权、于右任3家书帖及《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草诀百韵歌》等书帖。1964年赴张掖参加全省试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间,从《人民日报》上看到毛泽东同志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深受喜爱。把它剪辑下来,置于案头随时凝眸,悟其神韵,汲取营养。他还临摹《毛泽东诗词书法》《毛泽东古诗词手迹》《毛泽东手书真迹·书信卷》《毛泽东手书真迹·诗词卷》等书法墨宝。后40年的垂老之年,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忙里偷闲学习唐怀素书法及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章法、字法、笔法、神韵。他长于行草,只要抓笔在手,字形大小错落,删繁就简,满纸烟云。

 

8@YVCYE(26HC$2W42]VBQ55

 

现在,他将平时书写所练的行草书法装订成百余卷册,约300余万字。60多个寒暑的艰辛磨砺,其书法在《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天水日报》多次发表。并在甘肃农口系统,天水市、秦安县展出。书法及个人传略被选入《世界美术集》(华人卷)和《世界美术家传》(华人卷),《华夏英杰》(新世纪珍藏版)《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世界华人杰出专家名典》《中华人物大典》《华夏名人风采》等。被授予“中国改革人物”、“百名中国书画名家”、“国际艺苑之星百名书圣”、“中华英才”等荣誉称号。撰写20余万字的《秦安水利电力志》及10多万字的《甘肃秦安冯氏家谱》,完成200余万字的《余生风尘事》《拾零集锦》等。

“屈指挥毫六十秋,师古不泥志难休”。六十年的春秋酷暑,六十年的坎坷历程,冯成德先生用将近一生的时间追求着他挚爱的艺术,这种精神远远胜过了艺术本身。

如今,已好多年未曾见到冯先生了,想来年且七旬的他,或是两鬓白发了。而与他相处的那些记忆,他带给我的激励将是永恒的。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