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甘肃 > 正文

甘肃省推进军民融合 努力开创新时期双拥工作新局面

原标题:弘扬优良传统 推进军民融合 努力开创新时期双拥工作新局面

甘肃双拥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军地援建“双十工程”为抓手,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为载体,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创建,全省双拥工作呈现出内涵丰富、活力增强、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的良好态势,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工作体制军地机制更加完善

军地各级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双拥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重大节日互动互访、重大活动亲自参加、重大工作亲自谋划、重大举措亲自推动,带头落实党委议军会、军地联席会、定期走访慰问、领导干部过“军事日”等制度,调动了全社会参与双拥共建的积极性;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军领导机关始终把双拥工作放到“巩固国防建设、促进发展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局中统筹考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中统筹推进,融入军地各项工作中统筹落实,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了全省双拥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为提高工作效能,军地各级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省、市、县、乡四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全省各类双拥机构达到6000多个、基层双拥服务组织达到1.5万多个,20多万名志愿者长年活跃在双拥工作基层一线,逐步形成了上下贯通、运转灵活、办事高效、落实有力的双拥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双拥创建目标确定、任务分解、跟踪落实、述职考评等工作机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宣传教育广泛深入 双拥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加强阵地建设。4年来,全省先后投入1.2亿元,对3个国家级、4个省级和72个市县级烈士陵园进行维修改造,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抢救保护,陆续建成国防教育基地347处。

此外,各地各部门抓好“双拥在基层”活动,广泛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积极组织全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青少年学生参加国防教育和“军事日”活动。4年来,共组织文艺团体深入部队社区开展主题宣传、慰问演出600多场次,160多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军训和军营生活体验活动,通过双拥晚会、军地书画展、形势报告会、英模事迹宣讲和播放影视作品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大力弘扬双拥优良传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双拥共建的热情。

  拥军优属主动务实 支持部队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各地始终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抓好军地援建“双十工程”,搭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广阔平台,积极配合驻军部队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官兵物质文化生活。4年来,全省共支持部队新建或改扩建指挥、训练、办公和生活设施150多处,新建硬化营区进出口道路35条;先后投入资金110多亿元、划拨土地6100亩用于部队建设,使部队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全力配合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

在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方面,各级党委、政府主动担责,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省各地及时发放退役士兵兵役优待补助资金,优抚对象发放优抚补助资金,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和医疗“三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同时,积极做好军人军属安置、子女就学等工作,全省计划分配转业干部总体安置率达到85%以上;积极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士官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筹集资金实施复员干部“解困工程”,培训退役士兵1.6万人,努力营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浓厚氛围。

  拥政爱民紧贴实际 支援地方发展贡献突出

近年来,全省各地聚焦富民兴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大局,在抓好“丝绸之路双拥文明线创建活动”的同时,紧密结合全省“3341”项目建设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1+17”精准扶贫行动、“13685”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发展战略的落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深度参与全省双联和扶贫攻坚行动。在双联行动中,省军区系统与6个贫困县建立了帮扶关系,共投入资金1.43亿元,积极组织“百连千车万人”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平田整地、修路筑渠等活动,共硬化乡村道路1800多公里,为群众办实事3.2万多件,援建希望小学200多所,资助贫困学生7000多名,进一步密切了军民鱼水情谊。

广大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如亲人,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建设。4年来,驻甘部队共出动兵力15万多人次,参与地方重点工程建设200多项;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先后参与地震、洪涝、火灾、山体滑坡等重特大灾害应急抢险救援1170多次,解救遇困群众900多人,挽回经济损失价值6亿多元。

双拥共建蓬勃开展 军地融合发展持续推进

全省各地积极创新思路,坚持“慰问演出到一线、后勤保障到一线、拥军服务到一线”,常态化开展双拥共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水乳交融、携手并进的军政军民关系,有力地维护了民族团结、军地和谐。在此过程中,我省深入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大力推进军地“四联四共”,切实做到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社区文化联动、军地实事联办,齐心协力共建社区文化、共创文明环境、共保社会平安、共育文明新风。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双拥共建,涌现出一批心系双拥、热爱国防的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先后有4批9名负责人作为爱国拥军典型受到全国表彰。

过去的4年,是甘肃省双拥工作创新发展、巩固提高的4年,是双拥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创建水平明显提高的4年,也是军政军民团结奋斗、推进融合发展的4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精神,按照国家和甘肃省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及考评标准,积极开展常态化“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将双拥共建推向新台阶。

  兰州市:军民融合共筑城市发展新动力

兰州市一直有着辉煌的双拥传统,已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兰州军地双方把推动军民深度融合作为城市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全方位思考和布局,走出一条以主动融合对接为核心的军民融合之路。

2012年8月,兰州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在兰州新区正式揭牌。基地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材料、核产业和民用配套产业方面的研发优势十分明显,具有极强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动融合对接,使兰州在“十三五”开局之初就抢占了发展的先机。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原来处于内陆腹地的兰州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兰州市在《加快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兰州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将培育发展4至5个百亿元级军民结合企业集团、6至7个五十亿元级军民结合企业和15个十亿元级军民结合企业,着力构建示范带动西北地区,领先全国发展,辐射中亚及西亚的军民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了聚力强军、保障打赢,兰州市把建设西北战区药品和野战食品保障基地、交通战备物资储备基地、进疆入藏动员物资配送网纳入了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2014年底,西北第一条高速铁路兰新第二双线建成通车。这条新的铁路“大动脉”不仅增强了西北地区人员物流的运力,也让兵力投送、战备拉动搭上了军民融合的“时代列车”。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节拍,兰州军民把深度融合的印记留在黄河两岸的大街小巷和正在秦王川崛起的兰州新区,让这个高原城市呈现出勃勃生机。

  天水市:羲皇故里双拥情 军民融合促发展

天水市,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素有“羲皇故里”的美誉;天水市,还是一座具有双拥光荣传统,在军民融合发展中不断前行的红色热土。近年来,天水市各级党政军组织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基层、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的创建布局和“五抓一落实”的总体思路,军地双方共建、共享、共赢、共荣,走出了一条具有天水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

天水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3户。主要产品有400多个系列3200多个品种,其200多种产品荣获国家和部、省优称号。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天水市委、市政府积极搭建军民融合发展平台,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行业优势,积极介入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市场,推动了国防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加强军事战备保障,加大部队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驻军部队周边设施、道路扩建、人武部迁建等8项“双十工程”重点项目;为驻军部队划定了14个军事设施保护区;完成了6个县(区)武警中队、4个预备役营的整体搬迁和营区建设;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挤出就业岗位,安置就业70多人。

在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中,驻军部队与961户重点帮扶对象结成帮扶对子,并先后投入官兵9600多人次、机械车辆700多台次,为帮扶村修建梯田3200多亩,新建塑料大棚400多座,组织官兵参加了秦州樱桃、麦积葡萄、甘谷花椒、武山韭菜、秦安鲜桃等7个万亩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嘉峪关市:巍巍雄关 浓浓深情

嘉峪关市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和军事重镇,素有“天下雄关”“边陲锁钥”的美誉。近年来,嘉峪关市立足新起点,求实创新,双拥工作屡创佳绩,呈现出“高端谋划凝聚共识,项目建设引领发展,跨区拥军巩固国防,社会参与夯实基础,落实政策促进和谐,丰富载体务求实效”等特点,巩固和发展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有力推进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动员全市营造浓厚拥军氛围,完善了《市委议军会议制度》等14项制度,出台了《嘉峪关市拥军优属规定》《〈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实施意见》等规定,为双拥创建提供了政策保障。

嘉峪关市坚持把实现“强军梦”作为成就“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障,把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为双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市政府依然投入2亿多元资金,支持和保障部队建设。

积极研究出台拥军优属相关政策规定,为驻军部队办实事、解难题。为446名随军未就业家属发放生活补助200余万元;为全市60岁以上优抚对象优先配备用于呼叫服务的“一键通”。投资628万元,新建了军人子女就学食宿站。并积极协调全市各企业、各单位吸纳复退军人就业。创办了中华孔雀苑、儿童素质培训中心、戈壁日光温室示范基地等一批经济组织,并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基本实现了复退军人全就业。

  酒泉市:爱洒军营 情系官兵

“古今两飞天的故乡”酒泉,因为敦煌莫高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而名扬中外,也因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而生辉添彩。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在见证强大国防同时,爱洒军营、情系官兵,锻造了保障部队打赢的“酒泉风格”。

金塔,“神舟”的故乡,神箭的摇篮。这里素有优良的双拥传统和共建基础。在历次“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天宫”系列探月工程等重大试验任务中,金塔县参加护线护路的基层干部、公安干警和当地群众多达2000余人,确保了科研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空军试验训练基地是空军的磨刀石,每到基地组织试验和训练期间,都要封闭场区道路,酒航公路有时封路长达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然而当地老百姓却没有丝毫怨言。国防理念和双拥传统在老百姓心里扎了根,支持国防在酒泉积淀成了一种文化,成为支持国防的实际行动。双拥工作人人争着做、处处有人做的动人情景随处可见。

近年来,酒泉市共筹资1.8亿元,无偿划拨土地1500亩,支持部队建设基础设施项目42个。特别是坚持每年拿出260多万元支持空军试验训练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两大基地教育事业。建立“绿色通道”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每年为基地提供2.3万多吨的农副产品,对基地教育持续实施“三个纳入”,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将优抚对象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军转军休、退伍军人、随军家属、子女入学安置率达100%。

金昌市:社区双拥花正红

金昌市双拥工作按照“工作从基层抓起,措施在基层落实,活动在基层开展,效果在基层体现”的工作思路,丰富共建内容,拓宽共建领域,提升共建层次,广泛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建立健全拥军服务体系,形成了纵向一条线、横向连成片的基层社会化双拥格局。

社区拥军,是金昌市社会化拥军一大特色。目前,全市已健全完善了以单位、社区、厂矿、村镇、学校、社会团体、“两新组织”等为依托的拥军优属小组、拥政爱民服务队、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等双拥组织,建成军民共建联系点75个,建成军民共建示范社区16个,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村)32个,“双四好”示范单位59个,成立乡镇(街道)拥军优属服务队18个,拥政爱民服务队12个、成员近5800人,广泛开展军企共建、科技书籍、社会服务、法律服务、健康咨询、文化宣传、体育活动、创业培训、青年联谊、绿色环保等“十进军营”系列拥军活动。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没有稳固的国防,就谈不上人民的幸福安康。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将国防宣传贯穿于基层工作的各个方面。全市已把国防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体系,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军事日”活动16次,军训学生6万多人次,举办国防教育各类讲座42次,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双拥、积极参与双拥的浓厚氛围。

做好双拥工作,归根结底是要为各类优抚对象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目前,昌文里社区已将家庭困难的55名复员军人全部纳入了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31.76万元,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困难。

 武威市:军民一条心 黄沙变成金

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武威市,曾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结合的摇篮,也曾造就了“五凉故都”的辉煌。可这块沧桑的土地,一直被黄沙连绵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侵袭吞蚀,风沙线长达654公里。饱受沙患之苦的武威人民,为了实现“人进沙退”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与沙患作斗争。

石羊河是位于河西走廊最东端的一条内陆河,区域内干旱少雨,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沙尘暴频繁发生,土地荒漠化、沙化等生态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在武威军分区的协调下,驻武部队先后出动官兵8万多人次、车辆装备1630多台次积极参加造林工程,共植树46万余株,完成植树造林1万亩、压沙1万亩的“双万亩”工程。组织驻武部队和成建制组织民兵营造“国防林”“双拥林”和“民兵林”4000亩,退耕还林10万多亩,种草20万多亩,对涵养水源、防风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洪水河是腾格里沙漠边缘和凉州绿地的一条分界线,过去这里黄沙滚滚、狂风肆虐,风沙危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从2012年秋季开始,在武威市委、市政府、武威军分区领导的带领下,动员和组织驻武部队官兵3万余人次、车辆装备1000多台(次),在洪水河沿线开展了大规模的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活动。通过4年的努力,截至目前,洪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完成人工造林11.18万亩,完成治沙造林7.34万亩,河床及河岸栽植皇冠梨、红枣等特色林果2.02万亩,栽植新疆杨、红柳、毛条等生态林1.82万亩。军民共建洪水河百里生态经济林长廊已经成为武威城东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白银市:依托红色印记 探索双拥文化建设

白银市是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圣地、西路军的组建地、红军西征的出征地和西北抗日力量的会合地,具有厚重的红色文化传统,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8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

近年来,白银市把开展双拥文化建设作为争创双拥模范城(县)活动的新举措,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丝绸之路双拥文明线”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践。先后出台了《白银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施意见》和《白银市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实施意见》,制订了《白银市红色文化弘扬工作方案》。市县(区)联动、军地互动、部门推动,依托红色印记,挖掘红色资源,健康有序推进双拥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全市积极开展双拥文艺创作活动。会宁县组建了红色艺术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靖远县创作排练了现代戏剧《靖远起义》,邀请甘肃词曲作家举办了“放歌会师楼”红色歌曲原创笔会,创作红色词曲77首。先后编撰出版了《永恒的主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等书籍,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三军大会师》和电影《大会师》。

白银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3628万元,于2014年8月建成市国防教育基地。全市共建成双拥公园4个、双拥文化广场4个,创作并建成“军民鱼水情”等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军营特色的双拥文化雕塑10处23座。先后举办了六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推动了双拥活动的开展。

 庆阳市:传承南梁精神 谱写双拥华章

驻足南梁革命纪念馆,一幅幅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充满故事的革命文物,将历史的瞬间定格成为永恒的记忆。作为双拥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在庆阳这片红色热土上,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辈披荆斩棘,赴汤蹈火,建立红色政权,开展武装斗争,创造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筑牢了坚实的双拥根基,书写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辉篇章。

庆阳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庆部队,始终高举南梁精神大旗,传承老区红色基因,深化国防宣传教育,加强双拥文化建设,使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真正成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时代风尚、一种文化自觉。

近几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大力发掘红色资源,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双拥工作开展的生动活泼、富有成效。5年来,新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南梁革命纪念馆、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展览馆等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国防宣传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基地。

市委、市政府不忘初衷,延续传统,想驻军之所想,急驻军之所急,积极配合驻军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着力解决好训练场地、交通保障、国防施工等方面的困难。2014年,全省军地援建“双十工程”现场会在庆阳市召开,庆阳经验在全省得以推广。庆阳为驻庆部队解决好“菜篮子”、安排好随军家属就业、子女上学,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自然增长机制,开展优抚医疗“一站式”结算服务,全市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和医疗“三难”问题等经验,让全省各地在此取到了真“经”。

 敦煌市:飞天故里鱼水情 军民携手谱华章

已有2100多年历史的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第一枢纽城市”,也因其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军事战略要地。近年来,敦煌市紧紧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以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为目标,以军地援建“双十工程”为重点,以“丝绸之路双拥文明线”创建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双拥共建,营造了围绕双拥抓展,抓好双拥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敦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将双拥模范城创建与全国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环保模范城共同列入“五城同创”工作,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任务,多次召开“五城同创”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全市上下不断创新机制,健全并完善了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走访慰问、军地合署办公、联络员等制度,制定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动双拥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的轨道。

近年来,敦煌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服务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按照“部队必需、部队急需”的原则,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地支持部队建设。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近年来为驻敦部队拨款1650万元,先后为人武部、部队营房搬迁和部队营区建设三个项目划拨土地358亩,所划拨土地均为城区最好地段,仅就土地出让金一项就价值近2亿元。市内各大旅游景点免费接待优抚对象和军人1.2万人次,累计免收门票金额达600多万元;妥善安置了29名随军家属,27名随军子女就近入学入托,解除了官兵们的后顾之忧。

  荣誉榜

2016年7月,我省获得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命名表彰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兰州市、天水市、白银市、酒泉市、嘉峪关市、武威市、庆阳市、金昌市、敦煌市。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张掖市民政局。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临夏市胡廷珍烈士纪念馆馆长祁国强;甘肃忠恒集团董事长房忠。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甘肃省 有关 工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