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综合 > 正文

江苏省南通通海港口开港

 

江苏省南通通海港口开港

 

 

(记者 常魁星   通讯员 张胶东 马飞宇 陈爱民)6月30日,中交三航局三公司承建的南通通海港口正式开港。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江苏省交通厅副厅长丁军华、三航局总经理马卫星、三公司总经理尹建兵出席了开港仪式。

南通通海集装箱港区岸线长2478米,规划建设7-8个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本期建成的一期工程岸线长985米,建有3个7万吨级泊位及1个5000吨级内档泊位,建成堆场39万平方米。时间紧,标准高是该项目建设的特点,工程计划的周密性关乎项目建设的成败,项目建设没有“容错”的空间和时间。三公司和兄弟单位港湾院联手合作,利用港湾院技术优势,结合公司在码头建设上的施工经验,在局内率先在通海码头引进BIM技术,利用该技术对项目建设的全方位可视化模拟技术项目管理。项目一次性投入大量船机设备形成施工高峰局面,10个码头作业区,3个引桥作业区去投入3艘打桩船、2艘搅拌船、4艘起重船和若干运输船同时作业完成2304根PHC管桩的沉桩任务,项目部利用BIM技术的模拟功能,提前模拟出来码头作业区域的作业信息,提前安排优化船机设备配置,成功实现每艘打桩船每台班高于往常3根管桩高速度,未出现漏打、偏移情况的优质施工。施工进度的模拟功能还为项目建设增加强了理性判断力,将项目未来进度安排的瑕疵提前暴露出来,在一次进度安排中,由于分工不同,负责码头平台面板施工技术员将工期安排在了码头横梁之前,BIM的进度模拟技术第一时间将错误呈现在主管生产项目领导面前,避免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等工序”情形的出现。

     新技术的“一体化”和“优化”功能为项目管理增加了一双“慧眼”,由于码头排水口设计误差,项目42个面板出现尺寸不能契合的情况,传统施工经验下,每个面板是单幅图纸,正负0.3米的误差很难发现,但是一旦按图预制结束后将造成安装不成功需要返工的危险,项目部在BIM技术的3D对图纸功能中将分散的图纸整合到一起,以整体眼光发现了误差,及时优化设计,避免了巨额损失。码头变电所位置处沉桩密集,原设计图纸也存在误差,按图施工会出现最可怕的“碰桩”现场出现,返工费力费时,同样利用BIM的可视化技术进行碰撞冲突检查,将所有信息整合到同一模型中,对码头进行全面检验,通过空间三维细节的审查,提前发现了结构碰桩等问题不少于30处,并将所有问题反应给项目部在施工前进行设计变更,以最实际的方式减少施工返工,实现了降本增效。

项目部创新思维,强化安全管理,创新使用的“码头横梁施工安全模块化防护装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传统的码头横梁施工是在作业面旁加装走道板和防护栏,作为临边防护和作业通道,但防护栏从安装到拆除工序繁琐,也极易造成栏杆组件损坏,材料损耗率高,而且稳定性差。项目部将防护栏和走道板在岸上焊接成一体,再用起重船将防护装置吊到水上预留的钢筋和木方上安装,不仅大大节约了传统临边防护装置施工时间,缩短了无临边防护作业的空白期,而且最大限度降低了安全风险,确保施工中未发生一起人员落水事故。模块化的防护装置在减少安全隐患、缩短施工时间的同时,在降低成本上也是成果明显。原单榀横梁的安全防护安装、拆除需要32个小时才能完成,而优化后的方案6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据测算,累计节省871个工作日,直接节省用工成本26万余元。而且每榀横梁的安全防护材料费用可减少10%,还可反复使用。创新的工艺保证了项目的安全生产,也提升了项目效率,成为项目部的一大亮点,项目部也成功获评为2016年度江苏省水工建设领域唯一的平安工程。

项目按照绿色、环保、节能、科技的要求,通过岸电系统、雨污水全覆盖系统、油改电系统等专项设计,着力建设长江流域标杆性集装箱港区,打造沿江集装箱运输内贸枢纽中心、近洋集散中心、远洋分拨中心。


 

专栏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官网 商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