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甘肃 > 正文

尽锐出战尽力帮扶 提高脱贫攻坚实效——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议发言摘登

原标题:尽锐出战尽力帮扶提高脱贫攻坚实效——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议发言摘登

为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进一步激发各级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7月2日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议上,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对去年帮扶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现将部分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发言摘登,以学习借鉴。

 示范引领统筹协调全力落实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任务

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作为帮扶平凉市崆峒区省直组长单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统筹协调作用,以帮扶助推脱贫攻坚,为崆峒区去年整体摘帽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帮扶共识。省旅发委切实扛起牵头责任,委党组先后召开10余次党组会、委务会专题研究谋划做好组长单位职责的思路举措,对全委帮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积极协调“上下左右”,督促各成员单位和崆峒区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和联系崆峒区省级领导的指示要求,扎实推动帮扶工作各项任务在全区落地见效。

二是统筹协调各方,形成帮扶合力。主动加强与联系包抓省级领导、区委区政府及各帮扶单位的沟通衔接,建立健全“资源共享、项目统筹、公益合办、互学互促”工作机制,适时组织召开了2次帮扶崆峒区省直及中央驻甘单位联席会议,督促落实好帮扶责任、措施和任务,统筹发挥各自优势,凝聚各方帮扶力量。与兰州大学共同组织开展健康扶贫行动,协调兰州大学附属医院专家深入联系乡村开展义诊活动,诊治3000多人次;筹集15万元与各级帮扶单位共同组织举办了崆峒区乡村旅游扶贫骨干及从业人员培训班,重点对全区105个贫困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长进行了培训,增强了全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扶贫的动力。

三是发挥行业优势,服务扶贫大局。切实发挥组长单位的职责作用和优势特长,把旅游扶贫作为主责主业,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牵头制定了《省旅发委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实施方案》和《2018年旅游扶贫工作计划》《甘肃省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等一系列具体措施,统筹安排3亿元旅游扶贫资金,以“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为重点,计划分3年在深度贫困地区扶持262个村开展乡村旅游,新建农(牧)家乐4000户。全省累计建成旅游专业村564个,农家乐13937户,打造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个,培育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7个、“双带双加”旅游扶贫先进典型12个。

四是聚焦产业增收,强化示范引领。倾力帮扶崆峒区麻武乡的6个贫困村,选派有基层工作经历和专业特长的6名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并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确定76名干部联系帮扶麻武村158户贫困户,全委13个处室党支部与6个帮扶村基层组织结对共建,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91万多元。全力落实“一户一策”,筹措21万元对所联系的未脱贫户和巩固提升户进行了一对一产业扶持;设立95万元产业扶贫发展基金,采取“投牛还本”、折股分红、品种改良、合建基地等措施,全力扶持贫困户产业脱贫;统筹帮扶资源,筹措60万元建立贫困户产业扶持菜单,对种养业进行差异化扶持,特别是对缺劳动能力、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部分贫困户,采取“1+1”联户代养、入股合作社分红等办法,确保户户有稳定增收渠道;推进“三变”改革,筹集40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农特产品开发项目,探索“支部+公司+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村村入企、户户入社、人人持股”,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促进了“一户一策”计划落实;筹集3.9万元,对当年脱贫户进行奖励,激发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信心和动力。

 多措并举抓帮扶凝聚合力促脱贫

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

平凉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真帮实扶,有力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17.23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12%。

一、坚持领导带头,配强帮扶力量,筑牢“帮扶网”。聚焦全市干旱山塬区、关山林缘区、黑河流域、少数民族乡村四个深度贫困片带和401个深度贫困村,集中优势资源,统筹调配力量,实行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联系帮扶庄浪、静宁两个深度贫困县,市级领导包抓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33个贫困乡镇、68个贫困村;省市县930个单位帮扶990个村,2.74万名干部帮扶7.85万户贫困户;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发生率高于17%的非贫困村派驻工作队858个,选派队长858人、队员2799人。主动加强与天津市河西区、武清区、津南区和南开大学的对接,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劳务、人才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实现了对口帮联片区县、单位帮扶贫困村、干部结对贫困户、工作队进驻深度贫困村“四个全覆盖”。

二、补齐短板弱项,夯实脱贫基础,开发“新模式”。紧盯脱贫退出标准,紧扣增收产业培育、基础条件改善,采取“填空补缺”“筛筛子”的方法,组织帮扶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乡村干部一层一层筛选,一户一户研究,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4.72万户17.23万人,巩固提升计划0.38万户1.59万人,投入帮扶资金6977.5万元,帮办实事3426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下功夫改善基础条件,完善公共服务。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发展思路,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组织动员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帮助群众新植苹果4.96万亩,建成养殖小区37个,组织输转劳务6.52万人次,发展旱作农业24.1万亩,种植中药材3.01万亩,持续扩大贫困群众产业覆盖面。

三、从严规范管理,提高帮扶实效,建设“生力军”。建立驻村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县(区)主体责任和乡镇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驻村考勤、公示公开、轮流值班及“两长一队”等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完善保障服务,确保驻村工作队蹲得住、干得好、有实绩。强化业务培训,针对“帮什么、如何帮”的问题,围绕“七个一批”、扶贫政策落实、农村工作方法等重点,市县两级分批开展政策业务培训31场次,培训10165人次,人均参训3场次,进一步提升驻村干部帮扶能力。

四、健全完善机制,推动任务落实,打好“组合拳”。把帮扶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考核范围,制定了帮扶工作责任清单,细化实化各级帮扶职责,落实各级领导指导推进、组长单位统筹协调、帮扶单位协同联动的工作责任。修订完善考评办法,坚持激励与问责相结合,对帮扶成绩突出、考核结果优秀的64个帮扶单位、23个驻村帮扶工作队、109名工作队长(队员)和42名帮扶责任人进行了表扬奖励,提拔24人;对后进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调整驻村干部278人,召回14人,形成了“聚焦脱贫抓帮扶、抓好帮扶促脱贫”的考评导向和工作导向。

 扎实推进全区脱贫攻坚工作

中共天水市麦积区委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政府

麦积区坚持把配齐配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伍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全面履行管理主体责任,持续加大统筹协调、工作保障、培训管理和监督考核力度,有效发挥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作用,助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

一是坚持以精准选派充实帮扶力量。区上明确提出“凡提拔必帮扶”的要求,全区选派到209个贫困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的361名工作队长或队员,都是近两年新提拔的科级干部、单位推荐拟提拔的优秀干部和区直单位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真正做到了把能打硬仗的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坚持动态调整,先后对工作作风漂浮、履职不力、群众不满意的28名驻村帮扶干部进行了召回撤换,召回撤换的干部当年不评先选优、两年内不提拔重用;对因工作岗位调整、身体及家庭等原因,不适于继续驻村开展工作的59名干部进行了调整调换;将省市选派的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全部对口安排到深度贫困村,充分发挥这些干部在项目协调、资金争取等方面的优势,有力推进了帮扶工作。

二是坚持以改善条件保障工作开展。我们在确保省市专项经费及时到位的基础上,区财政每年给每个贫困村安排配套资金1000元,工作条件上做到了“六有、四统一”(有固定办公场所、有桌椅、有电脑、有电视、有打印机、有资料柜,统一门牌标识、统一工作牌、统一图板专栏、统一台账资料),食宿条件上做到“六有”(有固定的食宿场所、有床、有被褥、有灶具、有取暖设施和有其他生活居住的必需用品)。今年,区财政又为每个贫困村增加配套资金1000元,为工作队配备了冰箱和小型消毒柜,全区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是坚持以培训管理凝聚工作合力。制定全区精准扶贫工作队伍培训计划,有效整合组织、农业、扶贫等各类培训资源,采取课堂讲学、现场观摩与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对全区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开展轮训,培训结束当堂考试,以考促学,真正使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掌握工作方法,熟悉业务知识,提升工作能力,有效解决了帮扶队伍“帮什么、怎么帮”的问题。认真落实“两长一队”制度,确定区委副书记为区上帮扶工作总队长,全力抓好全区驻村帮扶工作;给17个乡镇各确定1名乡镇级驻村帮扶工作总队长,协助区乡两级做好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监督管理工作;成立了以区上四大家相关领导为组长的常年督查工作队,采取不打招呼、不设范围、不定时间的方式,以工作队吃住在村、工作到户和“一户一策”落实为重点,巡回开展常态化督查,有效防止了驻村干部“挂名”“走读”现象的发生。严格落实帮扶责任清单,落实区委书记每季度、乡镇党委书记每月召开一次工作队长汇报会制度,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确保帮扶工作“派得出、下得去、待得住、帮得实”。

四是强化激励问责。坚持把督查作为落实帮扶工作各项制度的重要手段,修订完善了《麦积区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试行)》,明确规定通报2次以上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本年度不得评为“称职”以上等次,不得评先选优,是后备干部的取消后备资格,以严肃的督查问责保障各项措施落实。今年以来在全区范围内实名通报批评了19名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和28名工作队员。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培养、提拔使用干部,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先后对134名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工作队队员提拔使用,激发工作队员干事创业劲头。

 真情真意暖民心真帮真扶解民忧

省纪委信访室副处级纪检监察员张开青

我是省纪委派驻古浪县黑松驿镇黑松驿村驻村帮扶干部。在单位和县乡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下,我切实扛起帮扶责任,精准落实到村到户政策项目,积极为贫困群众帮办实事,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锻造“领头雁”,建强基层组织。将建强党组织作为开展帮扶工作的突破口,帮助村上完善了村“两委”班子集体学习制度,制定了党务村务公开、低保评议等制度,并将年度工作计划、承诺事项等进行公示,倒逼村干部认真谋事、扎实干事。平时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结对帮扶”等制度为抓手,抓实政策理论学习,厘清发展思路,强化党员意识,加强教育管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

全力“夯基础”,发展富民产业。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查走访,对黑松驿村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谋划,组织干部群众先后到永昌、天祝考察高原夏菜、藜麦种植;对全村1900亩土地进行整理,配套田间道路和水渠;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提出“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动员群众将土地入股至集体合作社,通过与农业企业合作,种植了高原夏菜、优质马铃薯、中药材、藜麦、花卉等;按照“观光农业+富民产业+特色文化+休闲旅游”的思路,制定了古驿站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农家旅馆和星级“农家乐”;多方筹措资金32万元,以村集体合作社的名义建设养鸡场,目前已养殖高原生态鸡3500多只;积极协调争取到500KW光伏电站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并网发电后,将带动100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

传播“正能量”,美化精神家园。与村“两委”、工作队研究制定了《黑松驿村“做文明村民,建文明家庭”实施方案》,确定了村规民约,通过民主推荐成立了评审委员会,按照十项评选标准,经“推荐、评选、审核、公示”四个环节,评选出三星、四星、五星级文明家庭和文明村民,召开群众大会颁授奖牌、颁发证书、发放奖品广泛表彰,让“身边人”教育群众,营造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打通“最后一公里”,密切干群关系。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我们主动帮助他们出点子、想办法,为全村123户未脱贫户制定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和13户已脱贫户制定了“一户一策”巩固提高计划。2017年秋天,村民曹兴艳等6名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我多方协调,为每户争取了5000元的“金秋助学金”,解决了学费问题。村民董福军发生车祸左腿截肢,高额的医疗费用使其更加贫困,无钱继续做检查,大女儿高一辍学、小女儿户口未迁入不能享受精准扶贫政策,家中甚至连取暖用的炉子和煤炭都没有。我积极协调联系,将其大女儿送到省农垦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并免去学费、住宿费,帮助其缴纳书本费、生活费和购买手机;联系县医院为董福军做免费检查,帮助办理了残疾证,为其购买了煤炉和煤炭,使他们一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精准管理强化保障

  有效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

中共靖远县永新乡委员会靖远县永新乡人民政府

靖远县永新乡属省列深度贫困乡,全乡11个村均为深度贫困村,有贫困人口704户3127人,贫困发生率30.66%。全省帮扶工作力量优化调整后,由省市县乡四级帮扶单位派驻52名干部组成11个驻村帮扶工作队,省市县22个帮扶单位613名干部结对帮扶全乡所有贫困户。我们认真履行属地管理职责,突出精准管理、精准培训、精准保障,切实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作用,有效推动了全乡脱贫攻坚步伐。

一、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作队“沉下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严格日常管理。一是靠实工作责任。制定了《永新乡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靠实“乡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工作队总队长专门管、派出单位主动管”的工作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基层基础。把52名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中42名党员组织关系全部转入帮扶村党支部,并成立驻村帮扶工作队党小组,由乡政府派驻的工作队员兼任党建指导员,通过建立健全村党支部规章制度、完善党建资料、督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切实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三是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六个一”管理台账,即围绕落实考勤签到制度,乡党建办每周对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驻村天数汇总一次,乡党委每月对驻村帮扶工作队考勤签到情况通报一次;围绕落实驻村在岗制度,乡总队长每周对驻村帮扶工作日志核查一次,乡党委书记每月对驻村帮扶工作日志调阅一次。

二、突出重点难点,确保工作队“有实效”。注重培训提升帮扶能力,引导驻村帮扶工作队在政策宣传、项目对接、产业培育等方面主动作为,为贫困群众找出路、谋福利、鼓实劲。一方面,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业务指导,积极组织工作队员参加省、市、县各级部门举办的业务学习培训、“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培训班以及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培训,为工作队印发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工作手册》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明白册》,让工作队员在政策宣传、“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和贫困村脱贫计划的制定以及六大特色产业与“一户一策”精准对接上当好“行家里手”。另一方面,紧盯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细化成任务清单责任到人,工作队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推进任务落实,实行每月公示制度,将任务进度上墙公示。

三、强化服务保障,确保工作队“安心干”。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把帮扶干部当成一家人,把帮扶工作队与乡镇干部同等对待、纳入管理,按照“六有四统一”的要求,统筹安排食宿,将每年每村8000元驻村帮扶工作队经费全部用于保障工作队办公和生活条件。

 履职尽责认真帮扶

  发挥驻村帮扶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

临洮县站滩乡新寨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杨小峰

2017年3月,我从临洮县旅游局副局长岗位上选派到临洮县站滩乡新寨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我和工作队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认真履行驻村帮扶工作队长职责,严格落实工作队管理的各项制度,真正做到了吃住在村、工作到户,推动落实各项帮扶措施,脱贫步伐不断加快。去年年底,新寨村累计有22户74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0元,较2013年底增长48.3%,贫困面由2014年的28.7%下降到22.8%。

一、找准定位,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根据新寨村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有百合种植基础的实际,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扩规模、拓销路、增收入”的百合产业发展思路,得到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的一致认可。积极动员当地百合种植大户成立了百合产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引进优质百合母籽2.5万公斤,发放给贫困户,并邀请农业技术人员现场培训,保证每个贫困户家中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2017年全村百合种植面积达2100亩,户均达到了5亩,产量达45万公斤,群众户均收入7000元。今年以来,工作队进村入户,深入宣传《临洮县产业精准扶贫到户奖励扶持办法》等扶持政策,动员302户群众新发展百合种植1050亩,其中贫困户45户100亩;针对百合贮藏保鲜难的问题,积极争取到总投资40多万的气调保鲜库建设项目;为了拓宽销路,协调联系兰州农林百合收储公司、榆中茂源百合产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在新寨村召开了新鲜百合推介会,现场销售百合1万多公斤,累计销售25万公斤,销售额近300万元。

二、补齐短板,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针对部分群众住房不安全的问题,帮助37户农户进行了危房维修加固和拆除重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自来水供水不正常的问题,多次衔接对自来水管道进行维修,保证了群众的正常用水;针对群众反映村内道路难行、农产品运不出去的问题,争取到项目资金400万元硬化村社道路7.7公里;针对村级组织发展带动能力弱的问题,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到临洮县中铺镇等百合主产区学习经验,提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三、沉下身子,当好群众的贴心人。驻村帮扶以来,我和帮扶队员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各项制度,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履行驻村帮扶责任,定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日以及集体学习、四议两公开等活动,努力锻造“接地气、能吃苦”的品质,使工作队和村“两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成为贫困群众的贴心人。贫困户董军因妻子患乳腺癌欠下近20万元的债务,家中年迈的父母及叔父需要照顾,学习成绩优秀的女儿面临辍学。得知情况后,我和董军结了亲戚,资助1000元鼓励其女儿好好学习,并承诺资助她到大学毕业。新寨村青壮年劳动力去外省打工,有很多留守儿童,我经常和队员去教学点看望他们,给他们辅导作业,教他们唱歌,和他们做游戏,并筹集2000元为他们购买学习、生活、文体等用品。今年年初,工作队对全村生活特别困难家庭进行了大排查,为10户家庭募捐了价值1万余元的米面油和被褥、羽绒服等物品,协调解决了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困难问题,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也更加坚定了驻村帮扶的决心。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赵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