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撰稿人刘玉璞提供)
上官婉儿:名噪中唐的天水才女
撰稿:刘玉璞
2013年9月,陕西咸阳出土了上官婉儿墓志一合,墓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2013年9月,陕西咸阳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唐代墓葬,根据墓盖上篆书“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确定该墓墓主为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8月。发现历史名人的古墓本不足奇,可值得注意的是,该墓志铭中关于主人的籍贯、生平与评价,与正史和长久以来有关学术界形成的固定看法多有不同,这不能不引起业内人士的研讨兴趣。
名门之后“两朝专美”
史载,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710年,在临淄王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中,与韦后同时被杀。
咸阳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73厘米见方,志文楷书,纵32行,横33行,有空格,计982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墓志对其籍贯是这样记述的:“……婕妤,姓上官,陇西上人也。”上,即今甘肃省天水市,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县,后改为上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时,上是陇西郡中一县;汉武帝时,置天水郡,上是其中一县;汉唐之间为秦陇地区交通中心和军事重镇,晋以后常为秦州治所。
古时候高等级官员或名人的墓志铭大都是当代的一些鸿学大儒根据官方档案来写的,是我们现在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当时人记当时事,档案资料齐全,年代几无差别,且没有篡改籍贯的必要。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上官婉儿的祖籍应以墓志铭为准,她是甘肃天水人!
上官婉儿的祖先原本是一个大家族,有着比较显赫的家世。墓志铭记载:“其先高阳氏之后,子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继,女为汉昭帝皇后,富贵勋庸之不绝。”在汉代正是由于其家族的庞大而迁徙到陇西上,即现在的甘肃天水。如上官桀即上人。这在《新唐书·宰相世系三下》中有较为确切的记载:上官氏出自芈牲。楚王子兰为上官大夫,以族为氏。汉徙大姓以实关中,上官氏徙陇西上。唐朝时,上官氏族又再南迁至河南陕州,即现在的河南陕县。唐末,因五代十国战乱,上官氏族又南迁至福建之邵武并及光泽、长汀等地,因此,唐以后的上官氏名人中以福建人居多数。
在上官婉儿的祖先中,有几代为官的历史。她的曾祖父是上官弘,《新唐书》记载:“弘,隋比部郎中、江都总监。”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这个家族中唯一一位官至宰相的人。上官仪不仅官居高位,而且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也正因为他的贵显,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这也为今后婉儿自小学习家传诗风奠定了基础。
从墓志铭可以看出,上官仪死后追赠为秦州都督。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死后追赠黄门侍郎、歧州刺史、天水郡公。“秦州”“天水郡”为同一个地方名,即甘肃天水。那么,父子两人死后为何同时会追赠同一个地方的官名?这大概是因为古人追求“衣锦还乡”“叶落归根”,其身后之事,尤其是关于生平的记载,无论如何是要与祖籍挂钩的。因此,这也进一步佐证:上官仪、上官庭芝的祖籍在甘肃天水,上官婉儿亦然。
“巾帼宰相”才华过人
景元三年十一月对上官婉儿的诏命中说:“……柔嘉顺则,内守恬淡,外防奢侈……珠玑不珍,堆籍为宝。”一个贤淑温顺、与书为伴的才女形象跃然纸上!她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对于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时诏命说:“前昭容上官氏,相门积善,儒宗雅训,文学冠时。”后人亦有评价:“当时属词大抵浮靡,然皆有可观,昭容力也。”“上官体之精微处由掌中宗一朝文衡的婉儿而得到积极发展。沈宋之属后来居上,经张说、张九龄而影响于王湾、卢象以至王维一脉,更下开大历诗风。这一系直到晚唐都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雅体。”这些评价深刻阐发了上官婉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历史定位。对于上官婉儿为何在当世的评价远高于后代史书的评价,这种差异可能在于后代史官对女性参与政事的抨击,具有很大程度的偏见所致。
唐高宗总章、咸亨年间(668—673年) ,婉儿5岁至10岁。其母郑氏教她读书识字,学习诗文。郑氏出身名门,诗书传家,是太常少卿休远之姊。《旧唐书·上官昭容传》说婉儿“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新唐书·上官昭容传》说她:“天性韶警,善文章。”
高宗仪凤二年(677年),14岁的婉儿己经显露出较高的文学才华,开始受到武则天的重视。《新唐书·上官昭容传》云:“(婉儿)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云:(婉儿)“明叙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里,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
《龙城录》下《异人录》载:“高皇帝御群臣,赋《宴赏双头牡丹》诗,惟上官婉儿一联为绝丽,所谓‘势如连璧友,心若臭兰人’者……而称量天下,何足道哉!”这个时候的婉儿在20岁左右,诗文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实不愧为女才子之称也。尤其是中宗复位以后,每次赐宴赋诗,皆以婉儿为词宗,品第群臣所赋。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事件中来认识婉儿的才华对其自身命运的影响。《旧唐书·上官昭容传》云:“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鲸其面而己。”由此可见,婉儿犯的是死罪,但因为其才华受到武则天的赏识而得以保全性命,后更成为武则天的得力助手。
武周久视元年(700年)开始,婉儿协助朝廷大力开展文化建设。中宗景龙二年(708年),由婉儿倡议,扩大修文馆,增学士员。修文馆是当时的文学机构,其前身是弘文馆,也叫崇文馆,属于门下省,初设于高祖武德年间,但一直没有定员,活动也不多,至中宗则大盛。由于婉儿的主张,置修文馆大学士四员,学士十二员,选公卿以下善为文者李峤等为之。
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婉儿逝后三年,李隆基派人收集婉儿的诗文,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序中说明了为其结集的原因:“镇国太平公主,道高弟妹,才重天人,昔尝共游东壁,同宴北渚,倏来忽往,物在人亡。悯雕蔽之残言,悲素扇之空曲,上闻天子,求椒掖之故事,有命使臣,叙兰台之新集。”
皇权争斗政变殒命
上官婉儿生活在一个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波谲云诡的时代,她一生跌宕起伏,与武后、中宗相始终。她不仅有文词,而且明习吏事,逐渐获得了武则天的信任,得以参与奏章的批复和政令的拟定,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景龙文馆记》记载:自通天后,建(逮)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中宗李显复位之后,亟须借重上官婉儿的政治才干,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昭容为九嫔之一,当时在后宫地位仅在皇后之下,上官婉儿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其政治地位又非武则天时代所能比拟。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云“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嘉猷令范,代罕得闻,庶姬后学,鸣呼何仰”。“两朝专美”一词形容上官婉儿在武后和中宗朝的显赫地位,实不为过。
在正史的影响下,上官婉儿的形象很长时间局限于淫乱才女上。过去由于相关史料缺乏,一般都已正史而论。墓志对婉儿做了积极正面的评价,文学色彩浓重,溢美之词较多,持肯定态度。“神龙元年册为昭容,以韦氏舞弄国权,摇动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从中我们似乎很清晰地看到那场政变的血雨腥风,而婉儿在这场政变中扮演的角色是“泣血极谏”,并不是韦氏欲篡皇权的帮凶!
上官婉儿亲近武氏、韦后,这让她的表弟王昱十分担忧,他向婉儿母亲郑氏进言,这样下去必将给上官家带来灾祸。起初婉儿并不在意,但在李重俊兵变未遂后,她开始加强同太平公主等李唐宗室的关系。由于上官婉儿深得中宗、韦后信任,她专秉内政,祖父上官仪一案也被平反,同父上官庭芝一并追赠;母亲郑氏则被封为沛国夫人。
虽然上官婉儿凭借她的聪明才智,周旋在武、韦、李等各大政治势力之间,并借此掌握国家大权,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昭容,没有自己的势力,朝堂上的风起云涌也让她疲于应付。710年5月,中宗突然死亡,这让上官婉儿感到了危机。韦后意欲独掌大权,让婉儿起草一份遗诏,第一,让十六岁的李重茂接班当皇帝;第二,让韦皇后辅政,就像当年的武则天一样,裁决军国大事。但由于李重俊的政变给了她足够的警示,婉儿“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又联络了太平公主。此时的太平公主在朝堂中已是举足轻重,她也乐意与婉儿合作,于是二人连夜起草好了一份遗诏。遗诏重点内容一共三条。第一条: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第二条:韦皇后知政事;第三条:相王李旦参谋政事。然而韦后并不满意,她准备效仿武则天当皇帝,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这无疑令李唐皇室感受了巨大的危机,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李隆基引兵杀入内宫,声称“韦氏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大部羽林军临阵倒戈,韦氏一党来不及反应,尽数被杀,史称“唐隆政变”。而与韦后关系过密的上官婉儿也在诛杀之列,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深知其左右摇摆,此时若放过,定后悔无及,遂斩于旗下。
墓志铭载:“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上之,请伏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为挫;下之,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在未得到宽赦的情况下,“亡身于仓卒之际,时春秋四十七。”婉儿死后,“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上官婉儿的死固然是由于其在政治上的摇摆不定,然而政治是残酷的,处于封建社会的宫廷斗争更加残酷。她周旋于几派宫廷势力之间,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人生匆匆一世短,过后始知如云烟。谁又能一眼看透几十年后的事呢?李隆基斩婉儿,固疑其志,但作为皇权斗争的铁腕人物,他为自己的今后道路扫平障碍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说,婉儿是皇权争斗的牺牲品!后来唐睿宗下诏追复上官昭容的职位,赠谥号为惠文。《唐会要》卷八十云:“景云二年七月追谥。……以其有功,故此追赠。”从这一点也说明,婉儿的死,是宫廷斗争的需要,但她死后被平反,留下的更多是历史的无奈。
(此文曾刊登于2014年7月8日甘肃日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