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综合 > 正文

非洲大叔的25年中建情缘

非洲大叔的25年中建情缘

(记者 常魁星  通讯员 程万、马启迪、陈小波)49岁的辛巴是中建二局赞比亚卡富埃237公里道路项目的一名现场工长,他被中方管理人员亲切地称为“非洲大叔”。25年前,还是青年小伙的辛巴就与中国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20 载练就的“万金油”

1994年夏天,为了生计的辛巴从津巴布韦孤身来到邻国博茨瓦纳,刚开始他主要靠打零工度日。“那时每天就干些零碎的活,结束时领当天的工钱,别说学东西了,有时连第二天的工作没有着落。” 辛巴说,“最难的时候是饿着肚子在找工作。”

一个偶然的机会,辛巴听说有个叫“中国建筑”的中国公司在招人,与中国人打交道,他想想都有些胆怯。可最后他还是鼓起勇气来项目部应聘,因为以前在老家干过瓦匠,辛巴得到了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为了像中国师傅们一样又快又好的砌墙,辛巴和英语不流畅的中国师父们靠比划沟通,勤学苦练,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从此,辛巴成为了中方员工口中的“YES先生”。这个“外号”从何而来?原来,随着辛巴和中方员工交流越来越多,突然有一天,一位中国同事问辛巴愿不愿意去绑钢筋,他没有任何犹豫就点头:“Yes !”。后来又有人问辛巴愿不愿意尝试一下木工?他的回答还是:“Yes !”这位“YES先生”每一次回答完,都会马上带上笔记本,跟在中方员工身边,努力理解着师父们教给他的一些专业知识,学完就立马上手操作,直到弄懂学会。

就这样,辛巴变成了工地上的“万金油”,对辛巴的出色表现,项目同事没都赞不绝口,每每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辛巴也告诉家人:“在这里,不愁要结婚的费用了,还学到了技术,要在中建的工地一直干下去。”

3国辗转的“润滑剂”

2014年,中建博茨瓦纳公司承建纳米比亚湖山铀矿,此项目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业投资项目,也是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标志性工程。辛巴作为外籍员工代表,跟公司一起转战纳米比亚。2017年, 辛巴再次随团队转战至赞比亚卡富埃237公里道路项目。每次跨国战线,项目团队为啥都要带上辛巴,“他是我们和非籍员工沟通的‘润滑剂’。”项目经理陈小波解释道。

“万金油”如何又变成了“润滑剂”?在纳米比亚湖山铀矿项目,辛巴已经成为一个领导着六十余名当地工人的工长。2018年8月, 项目正处于抢工高峰,刚到饭点,现场机械全部停了下来。“后面还有这么多车土等着拉呢,你们为什么全停下来?”陈小波的质问打断了祷告中的工人,“到了午餐时间,为什么不能停?”面对陈小波的问责,大家很不理解,也很不满。

为了避免文化差异导致的激烈争吵,辛巴把陈小波拉到一旁解释:“我们都是基督教徒,到了饭点我们是要进行祈祷的。”但是项目正处于抢工高峰,一旦大型机械全停了,不仅影响工期,还会加大运输成本。陈小波和辛巴商量后,双管齐下,一方面辛巴跟当地工人沟通,做完祈祷后,工人轮流就餐,保障现场工作;另一方面,中方管理人员在午饭期间担任志愿者,做好后勤保障。

25年陪伴的“中建情”

“你什么时候回来?”“等我有点积蓄,就回来和你结婚。”24岁的辛巴向女友承诺。“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和孩子都想你了!” “等我再多赚点钱,能给你和孩子安稳生活了,我就回家。”初为人父的辛巴向妻子保证。“你不爱我们了吗?在博茨瓦纳的工资够养活我们了啊,为什么还要去更远的纳米比亚?”“我亲爱的妻子,在这里,我们有机会为你和我们四个孩子过上更好的日子,你放心,项目不忙的时候,我就申请假期,我还学了一手中国菜,回去做给你们吃!” 每一次和家人交流,是辛巴最惬意的时光。

从1994年离家到博茨瓦纳工作,辛巴已在中建的工地度过了25个年头。“学会了这些中国技术,即便工程结束,也不用担心失业。” 他常常和朋友这样说道。这些年,他成了地道的“中国通”,包饺子、放鞭炮、贴春联、发红包……操着一口英式中文,辛巴对中国春节的习俗如数家珍。他还是中国的“饺子迷”,每年除夕,项目包饺子都少不了辛巴的身影,“每年回家,我都给家人包饺子吃,他们也十分喜欢吃饺子。”

从初出茅庐的工地小瓦匠,到现在工地上最受欢迎的“非洲大叔”,辛巴为自己是中建人而自豪,每次碰到亲戚朋友,他都会指着手机上贴着的Logo告诉大家,“CSCEC, Myhom e!”在中建第25个生日上,辛巴许愿有一天能和项目团队一起去建设他的祖国———津巴布韦,他会告诉身边的中建人:“Welcome to Zimbabwe!Welcome to my hometown!”

专栏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七一,爱国教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