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坚守创新 迎接挑战

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背后,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加强。经济日报社创业企业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至2018年,尽管资金约束明显,但大多数企业仍在坚持创新投入,企业科研人员数量、科研经费总额明显提升。指标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所谓“全要素生产率”,简单理解,衡量的就是技术进步、生产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指标的变化,是技术进步的表现,说明我国经济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有成绩,当然也有不足。比如,基础研究领域亟待突破,创新生态、科研生态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放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些短板必须补齐。作为正在从工业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经济体,我国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占领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位置的高端,必须在关键核心技术上走自主创新之路。放在所处外部世界的大环境中,补齐这些短板刻不容缓。当今世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发展中国家在提高自身经济影响力、应对外部冲击、夯实竞争基础方面面临持续挑战,唯有坚守住创新的定力,才能掌握发展主动。

走好自主创新之路,要处理好两组关系。一组是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关系,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既要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又要引导市场主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另一组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各自权责要有各自的侧重。

先说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实践证明,越开放的环境越有利于创新,一个国家对外交往越活跃,对全球高端资源的集聚、配置、共享能力就越强,创新水平就越高,高水平的创新又会推动高水平的开放,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核心技术买不来、换不来、求不来,必须要有决心和恒心,树立刻苦攻关的志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要积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以更加前瞻务实、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再来看政府与市场。科学技术的井喷,有赖于不断厚植创新的沃土,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政府应当加强激励创新的有效制度供给。技术创新不会凭空产生,需要制度创新的滋养,全要素生产率这个典型的“慢变量”提升,正是制度红利不断“显化”的结果。当下,仍然需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化改革,构建起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政策体系。通过市场机制体现人才价值、给知识定价,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技术创新的强大合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牛瑾)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