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送灶爷习俗
刘连生
“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青天”,这个文化习俗历史悠久,也是过年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腊月二十三是中国北方的小年,这天,家家户户要送灶爷上天庭,去给玉帝汇报一年来家庭的善行和过错。
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会从早到晚记着送灶爷的事,唯恐耽误。中午吃饭时,一定要给灶王爷献上第一碗,晚饭时再献晚饭,目的是恭恭敬敬伺候好灶爷,令其高兴,上天后多美言。这天的晚饭,一般都做馓饭,等夜幕降临时,给灶台口的两边各抹上一团馓饭,意思是用馓饭糊住灶爷的嘴,到了天庭就不会胡言乱语。同时在灶台献上供品,这贡品一般是糖果和水果,很讲究。在农村接近腊月二十三或当天的集市上,有专门出售的“灶糖”,是当地人自己手工制作的玉米糖,粘性极高,人们会提前买好灶糖,也有人用一般糖果代替,意即灶爷吃了糖就牢牢地粘住了嘴,以防在玉帝面前说不该说的话,至于水果则以苹果、香蕉为主,图个平安和睦。接着,虔诚地上一炷香,跪在灶台前给灶爷说几句话,请求好话多说,少说或不说过失,并叮嘱在除夕返回时多带钱粮,好让一家人在新年里更加幸福。这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夕晚上,就要接灶爷回宫。现在院子里点燃一把爆竹(现在多用蒿草、麦秸、玉米杆,比较安全),同时上香、放炮,然后在厨房灶台前再上香,敬献各种水果、干果等美食,灶台点上蜡烛,直到凌晨方可熄灭。这一切过后,男主人在守岁时都要提醒女人、教育孩子,从除夕开始在家里尤其是厨房内言行举止必须文明、有礼数,不得发牢骚,更不能骂人,推崇文明、团结、礼貌、和谐的家庭氛围。
送灶爷时,也有一些必须注意的事情。首先是如果上年在灶台上方墙上贴有灶爷的画像,送灶爷时一定要烧掉,不能留,到除夕接灶爷时贴上新的灶爷画像,画像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或“东厨人间司命主,监斋天上耳目神”的对联,以示迎接灶爷回家。其次是送、接灶爷祭灶,一般由家中男主人祭拜,女人不参与,这是历史风俗的传承,当然,现在一些家庭的男主人外出打工没有回家来过年,女人也就去祭灶。
当然,幸福是劳动创造的,期望灶王爷带来美好生活是人们心中的良好期盼和寄托,是一种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有了小年的这些活动,年味儿增浓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