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赵安生专栏 > 正文

【赵安生】事与非:迷途中的明灯

事与非:迷途中的明灯

人生在世,事与非如影随形。事者,行也;非者,误也。然事与非非截然对立,往往相互渗透,彼此转化,构成人生道路上最难解的谜题。

人之行事,莫不期于成事而避非。然世事复杂,往往事与愿违。我们常常在自以为成事之时,已埋下非的种子;而在遭遇明显的失败与错误时,却又可能孕育着意想不到的转机。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揭示了事与非之间的辩证关系。

微信图片_20250825133038

 

古代智者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与非并非绝对,而是相对的。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往往取决于观察的角度、时间的跨度以及价值的尺度。同一件事,在此时此地为是,在彼时彼地可能为非;在此人眼中为成功,在他人看来或为失败。

人世间的许多纷争,皆源于对事与非的固执己见。各执一端,互不相让,终使小事酿成大祸。若能明白事与非的相对性,或许能多一份包容,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理解,少一些批判。

微信图片_20250825133112

然而,认识到事与非的相对性,并非要我们陷入价值虚无的泥沼。相反,它要求我们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选择,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每一个结果。在行事之前,多方考量;在事后反思,不计一时得失。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永远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从非中汲取教训,将失败转化为成长的阶梯。事与非,如同阴阳两极,相生相克,共同推动着个人与社会的进步。

微信图片_202508251331121

当我们能够超越简单的是非二元对立,以整体、发展的眼光看待世事,我们便能在纷繁复杂的人生迷途中,找到那盏指引方向的明灯。事与非,不再是我们恐惧回避的审判,而成为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的智慧之门。

微信图片_202508251331122

 

至此,事与非的辩证已然显明:它们既是人生的试金石,也是心灵的磨刀石。在接受事与非的共存中,我们得以完整;在理解事与非的转化中,我们得以超越。

专栏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李晓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