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赵安生专栏 > 正文

中元夜语:心灯长明处,生死两相安

中元夜语:心灯长明处,生死两相安

赵安生

中元之夜,星河低垂,人间灯火与天上辰辉遥相呼应。农历七月十五,这个被月光浸透的夜晚,从来不是阴森的鬼魅传说,而是中国人跨越生死的温柔约定。当传统文化的智慧将“鬼节”转化为“孝亲节”,我们终于懂得——最深的敬畏从来生于至诚的思念。

微信图片_20250906153027

 

一盏心灯,照亮的不是黑暗,而是记忆长廊里永不褪色的笑颜。那些被称为“孤魂”的存在,何尝不是谁家窗前望穿秋水的牵挂?甲骨文中的“鬼”字,本是先祖屈膝安坐之形,后世渐染幽秘色彩,却在中元节这天回归本真:逝者只是换种方式守护人间。

微信图片_202509061531044

 

死亡截不断情感的流淌。正如清明雨润新土,中元烛暖旧忆,这两个节日如春秋两季的呼吸,让中国人完成与先祖的对话轮回。佛家的盂兰盆会与道家的地官赦罪,在千年文化融合中教会我们:悼念不必终日以泪洗面,而是带着祝福继续前行。

微信图片_20250906153104

 

今夜,无数河灯载着思念顺流而下,电子烛火在云端次第亮起。传统与现代的祭奠方式都在诉说同一主题:生命有终,但爱能穿越一切维度。那些未能说出口的感谢、来不及兑现的承诺,都在烛光摇曳间得到安放。

微信图片_202509061531041

 

当我们在月光下合十祈愿,其实是在完成一场生者与逝者的双向治愈。逝者需要的是虔诚缅怀而非悲伤枷锁,生者需要的是珍惜当下而非沉溺哀痛。中元节的终极智慧,就藏在这种跨越生死的温柔平衡里。

微信图片_202509061531043

 

心灯明灭间,恍见亲人眉眼如初。原来他们从未远去,只是住在时间之外,看着我们认真生活的模样——这或许就是中元夜最动人的团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李晓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