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入画白音山
□ 文 子
白音山醒在金秋的晨光里。
这光特别——不似春光黏腻,不类夏光灼人,亦非冬日惨白;它明净醇厚,如陈年的米酒,自苍穹深处缓缓斟下,将整座山峦浸润在温润的琥珀色中。从山脚望去,峰峦如黛,层层叠叠的向天际铺展,仿佛大地写给天空一封墨迹未干的长信。

山路呈“之”字形,巧妙地迂回于山脊之间。石阶细心的铺就,钩了水泥边,既成全行路的安稳,又不失山野的趣味。更妙是步道内侧嵌着砖雕——莲花、瑞兽、人物,三五步便有一幅,像山灵特意为朝圣者准备的一道道视觉茶点,让攀登的脚步在文化里生根,在艺术中开花。
穿行林间的小道时,光便换了性情。它不再是一泻千里的豪放,而成精打细算的工笔画家——透过层层枝叶,将自身分割成万千斑斓的光影,洒在石阶,印在行人的肩头。淡淡的风裹着纯纯的香,沁人肌肤,那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花香,而是腐殖土、青苔、松针与不知名的野花共同酿造的、属于山林的独特气息。青冈、白桦、油松、华山松——这些北方树木,在此却生长得格外灵秀,减几分北地的粗犷,添几分江南的婉约。

山泉喜乐,叮叮咚咚,像永远不知愁的孩童;百鸟欢快,叽叽喳喳,如开一场永不落幕的林间音乐会。所有声音交织,却奇妙地未打破山间的静谧,反让这静谧更显深邃、饱满。在天籁包围中,城市的喧嚣渐渐退去,生活的焦虑随风飘散。连时光也放缓步履,只剩自然韵律与心跳节拍,一声一声,敲打在灵魂的最柔软处。
登上山腰的观景台,眼前豁然开朗。
虽已过清晨观云海的最佳时分,但远山依然笼罩在淡淡的薄雾中,如轻纱曼舞,缠绵于峰峦之间。云雾懂事,它知道如何成全山的美——太浓便成遮蔽,太淡又失韵味;此刻这般若有若无、欲说还休,才恰到好处。在这缭绕的云雾中,白音山峰峦渐次浮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山尖似笔,破云而出,隽秀挺拔;山体如墨,隐入苍茫,含蓄深沉。
这浑然天成的构图,正是中国艺术“留白”意境的极致表达。画面上那些未曾着墨处,非是虚空,而是云海,是远天,是无限可能。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的美学精髓,原来早被这山峦云海参透。
沿山路继续上行,不觉来到千手观音殿前。悬山顶式的建筑,颇有魏晋南北朝的艺术特点,简练中见古朴,厚重中显空灵。再前行,便是三清殿,内塑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灵宝道尊三尊神像。此处香火不旺不淡,恰到好处地维持着宗教的庄严与宁静。

最让人动容的,是白音山与白娘子的传说。相传白素贞曾出生于此,在此接受天地精华,初入道修炼。后远赴四川,登顶峨眉,融白音与峨眉两山的灵魂,最终修成正果。百姓为纪念这位心地善良、慈悲济民的白娘子,尊奉其为白衣观音菩萨,又称“白音菩萨”。白音山因此得名,山上也修建了白音寺。
这传说为坚硬山石注入柔软的温情。走在山路,你仿佛能感受那个白衣女子的身影——她曾在此汲泉煮茶,曾在此对月吐纳,曾在此从灵蛇修炼成心怀苍生的仙姝。山因传说有了魂魄,传说因山有了依托。
沿一百零八个台阶,扶十二生肖栏杆,登上金殿,便至白音山巅。
金殿高二十八米,呈八边形,四面十二柱,四檐双层歇山式,在白音山众多的建筑中等级最高,彰显其至高的地位。殿顶纯金粉涂饰,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更显辉煌壮丽。那光不刺眼,温厚明亮,如得道高僧开示,澄澈而不灼人。
立于金顶极目远眺,蓝天丽日下,群山环抱,翠绿无尽。近山青翠,远山化作墨绿,最远处则变淡淡的青灰,融入天际。这种色彩渐变,比任何画师的调色盘更精妙,更自然。微风拂面,松涛阵阵,气清意爽,心旷神怡。
此刻方才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是视野的开阔,更是一种心灵的境界。站在这个高度,平日纠结得失、缠绕恩怨,都变得微不足道。山教会人的,从来不是征服,而是包容;不是超越,而是回归——回归那个本自清净的自我。

自金殿返回,沿下山步道缓行。
下山路的与上山同一条,心境却已不同。上山时期待急切,每一步都在追问:山顶还有多远?风景可好?下山时满足从容,每一步都在回味:原来美景在此,原来感悟如斯。
斜阳将树影拉长,整座山沐浴在柔和的余晖中。此刻的白音山,不同于黎明生机、正午明朗,而多了一份沉静与内敛。像讲述完所有故事的老人,安坐暮色里,不再言语,却道尽一切。
白音山给予登山者的,不只是一程风景,更是一种生活的答案。在这奔忙的世间,人们常迷失方向,忽略生命的本真美好。而白音山以它的存在提醒着:美,从未远离。它藏在每一次的云起云落间,等在每一段山路的尽头。你不需要创造它,只需发现它;不需要占有它,只需感受它。
下到山脚,整座山已完全沉浸在午后的柔光中。回首望去,白音山依旧静谧立于天地之间,不争不语。带走的是满身宁静与内心充实;留下的是足迹与对这片山川的敬意。
国人的山水情怀,从来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欣赏,更是一种生命哲学的实践。当我们将山水的意境内化为生命的底色,便能在纷扰中保持从容,在平淡里发现光华。这份由自然滋养的诗意,将成为前行路上最恒久的温暖。
白音山,不仅是一处行旅目的地,更是一方心灵的栖息地。它等候每一个疲倦的都市灵魂,来此与云海对坐,与天地共语。

【作者简介】:文子,甘肃山丹人,曾在《甘肃日报》、《张掖日报》、《张掖作家》、《张掖网络作家》、《作家联盟》、《世界经典文学荟萃》等报刊、网络平台发表数篇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