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 > 幸福天水 > 正文

新天水微评|莫让“过度留痕”成为新的形式主义

新天水微评|莫让“过度留痕”成为新的形式主义

新天水评论员 年葆东

当下,“留痕”已成了各行各业工作中的一个常态,干啥都要求照几张、拍一段已然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流程,从工作实际考量,其好处在于通过“留痕”可以真实还原所干工作的情况、进度与过程,也便于相关部门查验工作落实情况。但在一些地方,“过度留痕”却蜕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背离了“留痕”的初衷。

关于这种“留痕”现象,这两天网上流传着一组照片便很能说明问题:六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段,衣服不换,姿势不变,换一个横幅照一张照片,十来分钟头,便“完成”了“万名农技人员促春耕”“春耕一线党旗红”等多项工作的“留痕”。单从单幅图片反映的内容看,其工作“效率”之高令人咋舌,但将照片放在一起比较,其为了留痕而留痕的弄虚作假行为却让人既觉可笑,更觉可气。

“痕迹管理”是一种管理办法,对强化过程管理,通过痕迹来实时检验整个工作流程是否存在偏差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但一些地方搞“过度留痕”、奉行“痕迹主义”却有百害而无一益。

我们常说抓铁有痕,踏步有印,工作中,“留痕”只是手段,但绝不是目的。如果我们考核一个单位、一个人的工作,只满足于看记了多少会议记录、拍了多少工作动态照片,并以此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必然会“逼”出一些加班加点“造痕迹”“编业绩”的“纸上英雄”,就会让“干得好不如晒得好”“工作好不如材料好”成为不正确的政绩导向,就会让“空手道”“嘴儿客”带坏风气,让“实干家”没了舞台、失了劲头。

习近平总书记曾就“痕迹主义”的弊端指出,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痕迹主义”,问题出现在基层,根源却在上面,要消灭“痕迹主义”,首要改变依靠“痕迹”评短长的评价习惯,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更多对干部的评价权留给群众,把干部从“过度留痕”的重负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把心思和精力用到真干事、干实事上来。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