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连绵天水间
赵安生
雨丝如织,笼罩着古城秦州,将天地连成一片灰蒙蒙的温柔。
清晨醒来,窗外已是淅淅沥沥的世界。雨点顺着玻璃窗滑下,划出一道道蜿蜒的轨迹。自国庆节以来,这天水的秋雨便不曾停歇过,仿佛天空被谁不小心捅了个窟窿,再也补不齐整。
推开门,一股带着土腥味的凉气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街道上的行人早已裹上了秋衣秋裤,撑着的雨伞像一朵朵移动的蘑菇,在雨幕中缓缓漂移。
伏羲庙前的古柏被雨水洗得苍翠欲滴,每一片叶子都挂着晶莹的水珠,偶尔随风滚落,在地上溅起细微的水花。平日里热闹的庙宇,在这连绵秋雨中显得格外静谧,只有雨水从檐角滴落的声响,节奏分明,如天地间最古老的乐音。
藉河的水面被无数雨点敲打着,泛起层层涟漪,模糊了倒映的城市轮廓。河边的垂柳依旧依依,只是“柳枝挂着晶莹的雨滴,拂过来又拂过去,像群荡秋千的山妮子”。而那些粗壮的杨树,则默默承接着潇潇秋雨,颇有男子汉的风格,静默不语。
登上南郭寺,整个天水城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山间的雾气越来越浓,像飘动的玉带缭绕在山腰间。云雾漫过山头,又像一块黑布飘飞而至,罩住所有田地和房舍。
远处的麦积山被雨幕遮挡,只剩下朦胧的轮廓,那些闻名遐迩的石窟佛像,想必也在雨中静默沉思着吧。
这场雨,浇灭了游客们的热情,却还给了这片古迹难得的清净。
秋雨中的落叶贴在人行道上,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只有墙角偶尔探出的一两株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巷口卖天水里脊的大姐,这些天生意清淡了许多。她坐在遮阳伞下,不慌不忙地择着菜,偶尔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空,眼神里没有焦虑,只有顺应天命的平和。
“庄稼需要这场雨呢,”她见我驻足,笑着说道,“只是下得太久了些。
我这才想起,秋雨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城里人,它或许是出行的不便;对农人,它却关系着一年的收成。
想起资料里说,天水地区的暴雨“集中在夏季7—8月,7月频次最高”,而如今已是10月,这连绵的雨水,倒成了今年秋天的特别馈赠,或者说,是种考验。
夜晚的雨声格外清晰,潺潺秋雨,已伴随凋零的花瓣和树叶渗入了深深的泥土中。细密的雨点儿敲打着瓦片,散出一层薄薄的烟雾。
檐上的雨滴滑下来,晶莹地散落在石阶上,跳动的影子清晰地映入眼帘。
在这样的夜里,最适合泡一壶茶,读一本闲书。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我在故乡听雨,虽无客舟中的悲凉,却也品味出了几分人生易老的感慨。
天气预报说,这场雨还要持续些时日。“平凉、庆阳两市及天水市东部、陇南市东部阴有中雨,局部地方有大雨”。天水正处于这秋雨绵绵的中心区域。
但我知道,所有的雨都会停,就像所有的秋天都会过去。当雨止云开,这片土地将被洗涤得干干净净,空气清新,远处的山色会更加清晰明朗。
到那时,这秋雨后的天,是那么地清爽。在这烟雨之中,尽情地吸吮着雨后泥土的芬芳。
雨还在下,密密匝匝,仿佛永远不会停歇。但我已不再厌烦这无尽的潮湿与阴冷。
因为我知道,一阵秋雨一阵凉,这是季节更替的必然,也是大自然为了来年春天所做的必要准备。
就像人生,总有些阴雨连绵的日子,但只要耐心等待,总会等到天晴的那一刻。
而此刻,我只需撑一把伞,走进这秋雨连绵的世界,去感受它的清冷,它的诗意,它带给这座古城的不同往日的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