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 > 旅游 > 秦州文旅 > 正文

古韵秦州小曲轮番上演 黄金大道变身露天剧场

古韵秦州小曲轮番上演 黄金大道变身露天剧场

近日,天水市秦州区的黄金大道化身为一座没有围墙的露天剧场,一场场原汁原味、韵味悠长的秦州小曲轮番上阵,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围观,现场掌声、喝彩声不绝于耳,为天水的冬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与欢乐氛围。

nEO_IMG_DJI_20251111141954_0657_D

 

漫步在如诗如画的天水青年北路黄金大道,除了满目金黄的银杏美景,一阵阵高亢嘹亮、婉转质朴的唱腔更是不绝于耳。演出现场,没有奢华的舞台,没有炫目的灯光,只有一群热爱本土艺术的民间艺人。他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二胡、三弦、板胡等传统乐器,以地为台,以天为幕,全身心投入表演。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艺人手持渔鼓,边敲边唱,声音苍劲有力;一旁的年轻演员则用清脆的嗓音对唱,眉目传神,动作生动。经典剧目《绣荷包》、《李彦贵卖水》的选段接连上演,那充满乡土气息的唱词和独特的“土嗓子”韵味,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老秦州大地的风土人情。

nEO_IMG_DJI_20251111155655_0730_D

 

精彩的表演迅速聚拢了人气。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将表演者围在中央,有白发苍苍的老者跟着节奏轻声哼唱,眼神中满是回忆与陶醉;有年轻的父母将孩子扛在肩头,好奇地感受着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更有众多外地游客举起手机、相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民间艺术场景。

“我是从西安过来旅游的,本来只是来看银杏的,没想到还能遇到这么地道的民间表演!”游客张先生兴奋地表示,“虽然有些方言听不太懂,但那种真挚的情感和浓郁的乡土味道非常有感染力,这才是最‘接地气’的文化体验。”

据了解,秦州小曲作为流传于天水一带的传统民间曲艺形式,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曲调丰富,唱腔独特,是反映当地人民生活与情感的重要艺术载体。此次在黄金大道的集中展演,不仅是非遗文化走进现代生活、融入城市景观的一次成功尝试,更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用文化为旅游赋能、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的生动实践。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秦州小曲,喜欢上我们的地方文化。”活动组织者之一、秦州区文化馆负责人表示,“让非遗从展馆里‘走’出来,在市民和游客的掌声中‘活’起来,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此次秦州小曲在黄金大道的精彩上演,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成功的城市文化营销。它让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为天水文旅市场的持续火热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能。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李晓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