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赵安生专栏 > 正文

赵安生 :人生入秋,繁华落尽

人生入秋,繁华落尽

院落里的梧桐,又飘下几片黄叶,打着旋儿,悄无声息地落在青石板上。它们曾在春日里鲜亮过,在夏阳里繁茂过,如今却只是静静地归于尘土。我立在窗前,看着这光景,心里忽然觉得,人到中年,便如同这入了秋的树。

曾几何时,我们也是贪恋枝头热闹的。将那新置的宅邸,像勋章一般挂在襟前;将那闪亮的车钥,不经意地搁在茶桌显眼处;连孩子考了第几名,得了什么奖,也总要寻个由头,教旁人知晓。那时节,我们急切地需要一些坚硬的东西来撑持自己,仿佛生命的价值,非得经由他人的目光确认,才能踏实。

可万物都在流转。昨日还值两百万的房产,今日市场一阵风过,便在心里折了价;那曾引来多少赞叹的座驾,不出几年,也成了寻常旧物。至于孩子,他们越是有翅膀,便越要飞向远空,你以他们为荣的勋章,终会化作牵念的信物,藏在心底,却再难宣之于口。

于是渐渐明白,中年以前的岁月,仿佛是在做一场热闹的加法,拼命地往自己的行囊里塞东西,好教自己看起来丰厚。行至半途,风雨历经,才发觉那沉甸甸的行囊里,许多竟是负累。生命真正的功课,原来竟是减法。

何谓减法?

是减去那需要靠外物支撑的虚浮底气。你的房子再轩敞,夜里安眠,也只需七尺之榻;你的车子再迅捷,人生的路途,终究快不过时间。皮囊都留不住,那些叮当作响的虚名浮利,不过是挂在这暂居之所墙上的装饰,看着热闹,却带不走分毫。

也是减去那无时无刻需要人见证的渴望。炫耀的目光总是向外的,像一盏探照灯,只顾照亮身外的浮华,却让自己的内心陷于一片黑暗与荒芜。而今,该把这灯转回来,细细地照一照自己了。

故而,中年的底气,悄然变了模样。它不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没有”什么——没有缠身的病痛,一觉醒来,浑身是松快的;没有深夜的辗转,心里是坦然的;没有无名的焦虑,日子是踏实的。这“无”,竟比年轻时苦苦追求的所有“有”,更来得珍贵,更让人心安。

这便想起了余华先生的话,他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本身,是什么?是清晨一碗温热的白粥,是午后片刻无扰的清眠,是能与家人平心静气地吃一顿晚饭。是这具体而微的、不必与人言说的安宁。

收回了那四处张望的目光,心便像这秋日的天空,虽然疏朗,却愈发高了。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养好身体里那口温和的气。当别人还在攀比着上半场的喧腾与速度,我却独独珍惜这下半场的从容与静默。

人生入秋,繁华落尽见真淳。那褪尽了枝叶的树干,清晰地伸向天空,每一道纹理都刻着风霜,却也凝聚着力量。它不再与春夏争妍,只是稳稳地站着,承接着每一寸日光,每一滴雨露,为了活着本身,安然地,活下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李晓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