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醒了
●杜翠芳
“左转弯、左转弯”,睡梦中,2路公交车一声声提示音划破了晨曦。新的一天开启,我的小城苏醒过来,安然无恙!窗外雨似已停,可天空依旧层层叠叠堆积着厚重浓密的阴云,天地仿佛被一层灰蒙蒙的雾纱笼罩,昏暗又忧郁!一向温柔娴静的胭脂湖,河道里竟传来震耳欲聋的咆哮水声,远远轰鸣不断。是啊,昨天立秋,昨夜下了一整晚的雨,强降水天气的山洪预警从蓝、黄、橙一路攀升到红色,形势十分严峻。
我眯着眼仔细盘算今日要做之事,寻思能否再多睡会儿。呀!8点钟还约了康复专家做颈椎治疗呢,得赶紧起床。起身试着摇了下头,虽有些昏沉,但还算有精神。迅速起身收拾好,窗外零零星星的小雨又轻轻飘洒起来,带上伞出门,一路朝着西桥方向快步走去。过桥走下滨河步道时,风裹挟着厚重的云聚集,雨滴又一阵紧似一阵,噼噼啪啪地斜着飞溅,瞬间打湿了我伞下柔弱的肩膀和拖地的牛仔裤角,它们仿佛在竞相奏响天籁般的交响乐。河道里红黄浑浊的河水水位明显涨了不少,一改往日缓慢流淌的流速和流量,几乎汹涌奔腾,多了不少震撼的气势!河道里往日亭亭玉立的水草,如今却低头含悲,仿佛在默默诉说着昨夜暴雨冲击后的清冷与孤独无助。
我和相约的朋友在风雨里沿着滨河路向上走着,一个外地模样的游客紧紧握着手中的雨伞,望着宽阔的河水问我们:“这是黄河吗?”我俩听了笑得灿烂,朋友笑着回答:“这是黄河的孙子。”然后这般那般给他解释一番后便告别离开。呵呵呵,大概是河道里的水量太充沛,才让不知情的人有这样的想法。朋友问我:“昨夜那么大的暴雨,你们去抗洪了吗?”我告诉她:“去了呀,凌晨四点左右才回家。”我望着在河水里欢快跳跃的雨滴,缓缓讲述着昨夜暴雨中的经历:往雨量最大且有地质灾害预警的那个山村赶去时,乡上的同志在电话里说他们已开始分组行动,奔赴乡亲们家里动员群众转移。当我们赶到山村边时,雨势凶猛,豆大的雨点借着强劲的风力直往下砸,就像空中有无数个水桶在疯狂倒水,暴雨如同脱缰的野马狂烈地冲击着夜晚的山村,天地一片混沌。超急超大的短时强降水致使冲刷山体滑落的泥石、翻倒的树干树枝对路面造成了较明显的破坏。乡村干部、消防战士、公安干警等一边清理淤泥疏通路面,一边迅速将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全力维护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到达山顶临时安置点时,已有近四十名群众被转移过来,白衣天使般的医生护士坚守岗位,密切关注着安置点内的老弱病残。里面的老人们无不担忧地望着窗外倾盆的大雨,只能无奈地坐在炕上,不懂危险的孩子们在宽阔的廊檐下奔跑嬉闹,看起来反而多了几分凑在一起玩耍的快乐!时不时地,不断有群众陆续被转移进来,场面虽有些杂乱,但乡村干部仍有条不紊地拿着花名册一一核对,让已经进来的群众留意自己的家人和隔壁邻居,然后又一次次安排人去接应。雨太大了,同志们身上的雨衣雨靴根本挡不住直往下灌的雨水,我看到好多同志都提起雨靴倒水,然后一声不吭地离开,去疏通道路转移群众。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肆意地流淌在他们的脸上,一张张面孔,一次次回眸,在连绵不断的雨幕下根本看不清是谁,但那一双双坚定而执着的目光却在帽檐下如火炬般闪烁着光芒。
“领导,我姐姐还没过来,这会儿她一个人在家很害怕,她没法自己到这边来。”倾盆大雨中,一个头戴黄色毛线编织花帽的女人急切地说道。问清楚位置后,村干部带着消防战士迅速出发,冒雨前去把人接了过来。
“转移的时候走得急,我家孩子的奶粉没带,这会儿孩子饿得直哭,怎么办呢?”一位年轻的母亲心急如焚,眼里似乎已泛起泪花。“不急不急,我带你婆婆去拿。”乡村干部回应着,立刻去她家取来了奶粉,年幼的婴儿抱着奶瓶终于停止了哭声,那幸福吃奶的小模样温暖着暴雨的寒夜,也温暖着在场所有人的心。
“领导,能不能给我找个矿泉水瓶灌点热水,我生病的媳妇后背因为受凉这会儿疼得厉害。”一个瘦瘦的西装男前来求助,年轻的村干部二话不说,不一会儿就拿着一个装满热水的瓶子送了过去。
雨还在下,但强度比之前明显减弱,转而变成了小雨,大约凌晨2点左右雨渐渐停了,但气象信息显示三小时内仍有强对流天气,暴雨山洪红色预警等级,预示着次生衍生灾害危险依然存在,转移过来的群众还不能离开安置点。但那时,安置点的群众已经躁动起来,有说家里进了洪水要去疏通水路的,有说要带孩子回家睡觉的,还有要去给孩子拿衣服的,都被干部们一一婉言劝回,耐心解释着还不能分散离开安全位置的原因,大多数人也都理解地不再纠缠。其中有一家群众说他们自己开车回县城,孩子穿的衣服少怕冻着,村干部马上拿来棉被让他们裹着孩子,我们也耐心解释一来回县城下山的路一直有泥石下滑或者树木翻倒堵塞,路况不明很危险,二来他们一家人走了,别的群众也会以为安全了,都会闹着回去,干部们这么辛苦把大家转移过来,要是因为后期坚持不住发生灾情怎么办。但苦口婆心的解释在这家人面前似乎毫无作用,他们跳着脚大骂,说要是孩子冻出什么事就把他们抓起来让我们负责之类甚至更难听的话,看起来似乎还有动手的冲动。在这种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干部们强忍心头的委屈,仍然拿出十足的耐心劝导着、安抚着,因为……因为大家深知此时“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内涵意义。
凌晨三点,雨水湿透了衣衫,寒意如针般扎在肌肤上,令人禁不住瑟瑟发抖。彼时,望着依旧坚定坚守的同志们,一首歌总在心底与脑海中反复回响:“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哈,故事讲完,刚好到医院,接受治疗,然后愉快开启又一天的工作生活!
作者简介
杜翠芳,女,临夏州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丝路文博网、中国纪录网和《民族日报》《甘肃广播电视报》《暮雪诗刊》《黄河三峡文艺》《康乐》《胭脂湖文艺》等刊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