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 秋 万 寿 宫
□ 文 子
深秋午后的天水城,总有一种将时光凝固的魅力。当日光褪去夏日的燥烈,变得醇厚而温润时,万寿宫便在这片淡金色的光晕中,向每一位有缘的访客敞开了它那朱红剥蚀的大门。
门槛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门外是流动的世界,车马人声织成一张喧嚣的网;门内却是静止的往昔,连空气都沉淀着数百年的沉默。跨入门内的访客,脚步不由得放缓放轻,怕惊扰了这份厚重的安宁。游人的身影被拉长在青石板上,与飞檐的阴影交错,瞬间成了这幅古画中的一景。
院子里的古树,是这座宫殿的年轮记忆者。深秋的画笔将它们染成了柠檬黄与赭石色,偶有几片叶子耐不住枝头的寂寞,打着旋儿飘落,在空中划出生命的最美轨迹。阳光从枝桠间筛落,碎成满地跃动的光斑,像时光老人不经意间撒下的金币。脚踏在落叶铺就的毯子上,听不见声响,只有一种极细微的反弹,仿佛是在历史的脉搏上。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万寿宫的殿宇楼阁,则是一曲沉郁顿挫的古老乐章。斗拱层叠,如音符在五线谱上跳跃;飞檐如翼,似旋律在空中划出的优美弧线。那朱红的廊柱、彩绘的梁枋,虽在岁月风霜中褪去了鲜亮,却更显温润厚重。万寿宫的美,正是这样一种将飞扬的灵动转化为沉静依附的和谐美。
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宫观,原名“三皇庙”,明代易名“万寿宫”,其间的变迁本身就是一部无言的史书。它见证过官员在此朝贺的盛况,聆听过接奉圣旨的庄严,也经历过战火与动荡的洗礼。当年忽必烈诏令全国通祭三皇,天水作为伏羲故里,此处的祭祀尤显隆重。想象那时,此处该是何等的冠带云集,仪典威严。而如今,所有的喧嚣都已沉淀,所有的荣光都已化作青苔,悄然爬满石阶。
偏殿里的书画展,为万寿宫注入了当下的生命力。雪白的粉墙上,疏疏挂着几幅字画。写意的山水在宣纸上晕染出空灵的意境,犹能将人带入画中的空山幽谷;行草笔墨酣畅淋漓,在规矩法度中寻求着精神的自由。看画的人静静地移动,脚步在青砖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就若与古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寒暄。
艺术的神奇,在于它能瞬间打通时空的隔阂。一位清癯的老者与一游客,在一幅秋山图前不期而遇。画中的山水淡远清空,墨色极淡,如画家的一场梦境。两人并未交谈,只是并肩而立,目光在画面上游走。末了,老者回以一个含蓄的微笑,悄然离去。这无言的交流,比任何语言都来得深刻——艺术的共鸣,从来不需要过多的言辞。
廊下的细竹在秋风中摇曳,发出清越的声响,与松涛的沉浑形成奇妙的和谐。光影在廊柱间缓慢移动,像一把无形的尺,丈量着时间的长度。坐在这廊下,人会不自觉地陷入沉思:什么才能永恒?是这历经数百年的宫殿,还是那瞬间的艺术感动?
或许,真正的永恒就藏在这变与不变之间。宫殿的砖石会风化,彩绘会失去靓丽的青春,但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却能在时间的洪流中屹立不摇。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万寿宫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存在,而是承载了无数情感与记忆的文化符号。
日影渐渐西斜,琥珀色的光晕染上了一抹橘红,整座万寿宫沉浸在一种更为深沉的宁静中。游客们悄然转身,向宫门走去。在跨出门槛的刹那,市声重新将他转们包围,恍如隔世。他们没有回头,但衣袂间已沾染了那廊下的清寂,袖底里已笼住了一缕若有若无的墨香。
这一出一进之间,完成的不只是一次空间的转换,更是一次时间的穿越,一次精神的洗礼。万寿宫依然静静地立在那里,等待着下一个有缘人的到来,继续讲述它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靠坚不可摧的物质载体,而是依靠那些看似脆弱却韧性十足的精神纽带。万寿宫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与我们对话,正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民族记忆的容鼎,一座文化血脉的驿站。
当最后一缕秋光掠过飞檐,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影,游人已然消失在街角。而万寿宫依旧,在深秋的午后,做着它那做了几百年的、关于时间与存在的长梦。在这个梦里,李白的诗句悄然响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宫殿也还是那个宫殿,变化的只是来来去去的人影。这种存在与时间的角力,这种短暂与永恒的对话,或许才是万寿宫留给世人最珍贵的思考。
深秋的万寿宫,用它那褪色的华美,无声地诉说着:外在的辉煌终将褪色,唯有内敛的精神可以穿越时间的荒漠,抵达永恒的彼岸。这不禁让人想起歌德的那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万寿宫这曲古老的乐章,历经数百年依然在静静地演奏,等待着懂得聆听的耳朵。
离去的游人,带着满身的宁静,重新投入尘世的喧嚣。但内心知道,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永远有一处可以让灵魂栖息的家园。那里,古树依旧在秋风中摇曳,光影依旧在廊柱间移动,艺术的清香依旧在偏殿里弥漫——这一切,都已化作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应对纷扰世界的精神资源。
万寿宫的深秋,就这样静静地过去了。它所见证的,远不止四时的轮回,更是一种文化的韧性,一种精神的传承。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这样的宫观庙宇或许还有很多,但每一处都有它独特的故事,每一处都在默默地守护着这个民族的集体记忆。而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偶尔停下匆忙的脚步,走进去,聆听那些被尘封的记忆,感受那些依然跳动有力的脉搏。
【作者简介】:文子,甘肃山丹人,天之水网专栏作者。曾在《甘肃日报》、《甘肃文学》、《张掖日报》、《张掖作家》、《张掖网络作家》、《天之水网》、《焉支山》、《作家联盟》、《世界经典文学荟萃》等报刊、网络平台发表数篇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