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赵安生专栏 > 正文

赵安生:河 的 哲 学

河 的 哲 学

我总以为,是我在观察这条河。直到某个黄昏,当我第无数次坐在它身旁的老位置时,一个念头悄然浮现:或许,是这条河在观察我,用它那亘古的沉默与流淌。

它从不曾为谁停留。春日的融雪让它丰腴奔腾,像一位激昂的少年;夏日的曝晒让它温顺迟缓,似一位沉思的哲人;秋日的蓝天倒映在它沉静的胸膛上,显得格外高远;而到了冬日,它表面凝结成冰,你却能听见冰层之下,那深沉而执拗的流动声。它呈现何样貌,全凭季节与天气,但它从不争辩,只是接纳,然后继续它的旅程。

我们总说“时间如流水”,仿佛在哀叹其逝去的无情。然而,眼前的这条河却告诉我另一个真相:它并非一味地“逝去”。上游的雪山是它的过去,汇入的支流是它的机遇,前方的湖泊是它的未来。它携带着过去,融汇着当下,奔赴着未来——它同时拥有着时间的全部。真正“逝去”的,或许只是河面上那片偶尔落下的树叶,那个我们固执地认为是“自我”的倒影。

我曾试图向它倾诉我的烦恼——那些人际的纠葛,事业的瓶颈,对未来的惶恐。可它的回应,永远是那单一的、重复的流淌声。起初,我觉得它冷漠。后来才明白,它给出了唯一的、也是最终的答案:流动。

纠缠的蔓草被它冲散,淤积的泥沙被它带走,拦路的顽石被它磨圆。它不与之角力,只是经过它们,包容它们,最终让它们成为河床的一部分,成为自身力量的一部分。它从不回头去寻找哪一滴昨日的水,也从不焦虑哪一滴水会先抵达海洋。它的哲学是“向前”,但这份向前,不是匆忙的追赶,而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对地心引力的信任与臣服。

看着它,我忽然理解了“少与人纠缠”的深意。人的世界充满了声音、规则与评判,我们像一群被放入斗兽场的回音壁,不断接收、放大、反弹着彼此的频率,直到所有的独奏都沦为一片刺耳的杂音。而河流,它不回应。它只是存在着,以其巨大的存在本身,吸收并化解了一切喧嚣。在它身边坐得久了,你内心的回音壁仿佛也被拆除了,那些尖锐的杂音,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无限容纳它们的空间,渐渐平息下来。

于是,我不再试图向它索取答案。我只是来此,做一次短暂的“搁浅”。像一块被磨去棱角的石头,静静地躺在河床,感受那强大的生命力从我身上漫过、包裹。它不带任何评判地洗刷我的疲惫,带走我的焦虑,却将那份沉稳的节奏,那种向前的勇气,无声地注入我的血脉。

起身离开时,暮色已深。身后的河流依旧在黑暗中唱着那首无字的歌。我带走的,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答案,而是一种流动的状态,一种沉默的力量。

我知道,明日我仍将回到人的世界,面对那些必须面对的事务。但我的心底,已有一条河在流淌。它提醒我: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在岸上纠结哪一条路径最优,而在于,跳入你的河道,信任你的流向,然后,不顾一切地,成为你的奔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李晓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