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水釆编邢满喜写给恩师赵安生老师十二载的贺涵
文/融喜
十二载风华路 文脉润陇原
当黄河的浪花又一次轻吻金城的堤岸,当兰山的晨曦再一次铺满陇原的沟壑,甘肃天之水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在这片底蕴厚重的土地上,悄然走过十二个春秋。十二载寒来暑往,足以让一株破土的幼苗长成合抱的浓荫;十二载深耕不辍,更让一份对文化的执着坚守,在时光的淬炼中沉淀出璀璨的光华。
![21DVQ6%}HPC)M(J0P36]HAS](http://upload.tianzhishui.com/2025/1126/1764088437351.png)
这方文化舞台的搭建者,赵安生老师,始终如一位虔诚的拓荒者,以赤子般的热忱深耕在甘肃文化的沃土。犹记初创之时,他怀揣着对本土文化的炽热深情,踏遍陇原的山山水水——在麦积山的石窟前久久驻足,聆听千年佛像穿越时空的低语;在敦煌的壁画下凝神凝思,触摸飞天飘带拂过岁月的温度;在关陇的古道上缓缓行走,捡拾历史长河中遗落的吉光片羽。那些日子里,他行囊中装着的不仅是厚厚的调研笔记,更有一份“让甘肃文化走出去”的沉甸甸的初心。

十二年间,赵安生老师以匠人般的执着打磨着每一个文化项目。从策划大型文化论坛,让各地学者围坐一堂共话丝路文明的脉络;到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让古老的技艺在孩童好奇的眼眸中焕发新生;从主编系列文化丛书,将散落民间的故事传说系统梳理成篇;到搭建线上传播平台,让陇原的风土人情通过屏幕走进千家万户。他像一位细心的园丁,将那些曾被时光忽略的文化瑰宝一一拾起,精心修剪、悉心浇灌,让它们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多少个深夜,他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案头堆叠的策划案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与修改意见;多少个周末,他奔波在各个基层文化站点,和民间艺人促膝长谈,只为捕捉最鲜活的创作灵感、记录最本真的文化印记。有人说他“痴”,为了非遗纪录片中一个最真实的镜头,能在零下十度的山区默默蹲守三天三夜;有人说他“傻”,甘愿把项目盈利投入到公益文化活动中,只为让更多人有机会触摸到文化的温度。可正是这份“痴”与“傻”,让天之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平台,一步步成长为甘肃文化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如今,站在十二周年的节点回望,赵安生老师和他的天之水,早已不只是简单的文化传播者,更成为了陇原文脉坚定的守护者与创新的践行者。他们让牛肉面蒸腾的香气里,飘出了陇原民俗的独特韵味;让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的漂流中,载满了岁月沉淀的故事重量;让黄土高原纵横的沟壑里,传出了新时代文化创新的嘹亮回响。

十二载风华正茂,新征程再启帆樯。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再一次照亮天之水的窗棂,我们深知,那份对文化的赤诚与坚守,必将在赵安生老师的带领下,继续书写出更加动人的篇章,让甘肃文化的长河,如黄河奔涌般生生不息,润泽四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